王一妃:未雨绸缪 从容不迫 2013-02-23 10:35:54 来源: hiart.cn 作者:王哲
在谈到林大艺术中心2012年经营状况和2013年展览计划时,王一妃对准备充分、从容应对的诠释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也同样是林大艺术中心在艺术圈内表现出的风格。

王一妃

王一妃

在谈到林大艺术中心2012年经营状况和2013年展览计划时,王一妃对准备充分、从容应对的诠释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也同样是林大艺术中心在艺术圈内表现出的风格,正如王一妃所说的“一个好画廊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严密的运作体系”,这个体系显然正在王一妃的带领下走向更加成熟,同时画廊运作走向更加自如。

王一妃=王

最成功的在未来

记者:你如何评价2012年的画廊经营状况?

王:经营上面还是很顺利的,但是中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意想不到的因素。总起来说2012年还是前期积累的一些老客户对我们的持续支持,很多事情按照原有计划在走。

记者:你提到的意想不到的因素是指什么?

王: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就做了2012年的展览计划,但是临近展期时,有些艺术家会出现作品量不够的情况。因为我们展场非常大,对艺术家来说,需要有一个空间控制上的挑战,但是因为作品数量不够,原有展览计划就无法实现,造成一种临时展览上的调度。这些意外基本上是有惊无险,结果都挺成功的。

记者:在你看来,2012年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

王:我觉得最成功的事情不应该是我们自己说,外界对于我们的看法会更加客观。在我看来,最成功的事情应该是未来,因为我觉得展览总是越做越好,过去的就是过去了,过去应该不会存在最好的,最好的都在未来。

考虑而非迎合市场

记者:以你的观察,林大艺术中心倾向于哪种展览类型?

王:可能很多人对于我们画廊展览的印象还是架上和雕塑,但其实我们没有特别限制。我可以尝试各种形式的展览,但是如果要进入画廊展览体系,就必须要有合理的主题;如果主题恰当合理,只要你的作品够好、观念够棒、具有吸引力,我是非常欢迎各种类型艺术家的加入。但是在我们没有找到非常成熟的艺术家之前,可能还是会以架上和雕塑为主,因为毕竟新媒体艺术在中国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市场,与此同时,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记者:除了主题,市场也应该是做展览考虑的因素之一吧?

王:市场是一定会考虑的,因为我觉得做画廊,盈利是首要目标。在画廊引领藏家怎样去欣赏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们的接受度,所以在选择艺术家时考虑市场是肯定的,但这不等同于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我会让藏家接受我推广的艺术家,而不是让藏家告诉我:“我觉得这样的是好的,你帮我去找”。

记者:2013年的展览计划是否已经成型?

王:年初还是陈树中的个展,之后5月份暂定陈流的展览,到时可能还要看他的作品完成度,随后将带来张林海的重量级作品,最后将是一个实验性质的联展。

慎重签约

记者:2012年林大艺术中心是否有签约新艺术家?

王:北京暂时还没有,但是我在物色。目前我们在选择艺术家上更加慎重,因为慢慢就会发现选择艺术家之后会有很大的压力,例如之前卖掉艺术家很多的作品,但后期就要给藏家一个交待:在我这里买的东西最起码不能亏钱,最起码不是垃圾。

记者:在艺术家选择上的标准是怎样的?

王:首先作品本身是最重要的,包括艺术家的关注点和着眼点,以及作品展示出来的气质;其次是艺术家的学院背景,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是可以一种衡量方式;第三是艺术家的人品和品格,是否乐于与机构合作、是否稳重有耐心,如果一个艺术家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就过多考虑市场,我觉得这不是画家而是一个画匠。另外,对于年轻艺术家则需要持续关注。同时,评论家、艺术家的见解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2012年比去年好

记者:2012年林大艺术中心参加了哪些艺术博览会?

王:艺术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登陆新加坡、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和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记者:在你看来,哪一个艺术博览会是相对来说最好的?

王:我觉得应该是艺术北京,虽然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也很关键,但每年都可以看到艺术北京的进步,我认为这是很有潜力的。如果从市场销售方面来说,每一个博览会都很好,因为我们在各地都拥有藏家团体并且画廊拥有多年的艺术博览会经验。

记者:从比例上来看,艺术博览会的销售量是多少?

王:三分之一。

记者:除此之外,画廊2012年的整体销售情况如何?

王:2012年的总营业额比去年好。我与很多同行交流的时候,大部分认为今年市场大环境不是特别好,很多机构难以维持,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能够比去年做的还要好,我觉得应该归功于我的画廊团队,虽然有一点辛苦,看到最后的成绩还是觉得很值。

记者:通过画廊经营和参加博览会,你认为哪种类型的艺术家和作品是更受市场欢迎的?

王:没有特定的,因为你做什么样的艺术家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藏家。

记者:所以你在藏家、策展人、艺术家的接触方式上是?

王:我从来都不会刻意去认识、接触藏家,但认识、接触的时候又是特别自然的事情。策展人方面,其实大部分我们都认识,而他们也基本上知道我们画廊,彼此都很熟悉。艺术家则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多花时间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去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因为了解了艺术家之后,才能够对大趋势做更加清晰的判断。

画廊运作要有高度和严密体系

记者:2013年林大艺术中心有怎样的调整方向?

王:在2013年首先继续完善画廊制度;其次要准备成立一个做年轻艺术家的部门,需要有专职的人去做这个事情,找艺术总监整体控制展览和作品的质量。

记者:你如何认识2012年的艺术市场

王:其实最明显的表现应该是拍卖行,包括拍卖现场和媒体数据都不是特别好。但是对于我们林大艺术中心来说,我其实没有太多感觉,我得感谢我的收藏家们,是他们一直在持续关注和支持我们。

记者:根据你的观察,2012年还有哪些画廊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常青画廊、长征空间、佩斯北京、林冠艺术基金会这四个画廊都还不错。

记者:在你看来,做一个好画廊的标准是什么?

王:最起码画廊对于艺术家的运作一定是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当然这不是通过几年经营就能够达到的,必然是老牌画廊才可以;其次画廊背后有一个像机器一样的严密体系支撑着画廊运作,这是我觉得画廊成功的原因。

记者:2013年你期望政府能够给画廊带来哪些方面的支持?

王:首先就是房租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朴实的想法,对于画廊经营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一部分成本很高的话,势必对画廊造成很大的负担;其次是进出口关税,政府支持艺术事业,就应该尽量降低艺术品税费,因为有时候艺术品的进出口未必是销售,而是宣传国家艺术形象,但是高额关税就可能会限制很多艺术家的推广,进而影响国家艺术形象的宣传。

【相关阅读】

【视频】王一妃:陈树中老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家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