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赠送给毛泽东的楹联
新中国成立前夕,古都北平战云弥漫,整个社会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一些人为了使财富保值大量购置物产,艺术品当然是投资所向,这个时期画家齐白石名满大江南北,订购齐白石画者络绎不绝。齐白石则一方面疲于应付,另一方面时局也让他寝食难安。当时有一些文化名流陆续南迁,友人也劝说齐白石。由于对于共产党缺乏了解,对于以后的情况齐白石是难以预料的,但是又考虑到自己已是年老体迈,不便南行,所以举棋不定。这个时候徐悲鸿力劝齐白石留下,齐白石听从了徐悲鸿建议。
晚清民国时期的齐白石与政界官员的交游是被动的、消极的,他对于为官的印象不是太好,因而早年拒绝了几次为官入仕的机会,与几个政界人物的交游也是出于卖画谋生的需要。到了北京以后,齐白石的交际重心转向文化圈。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齐白石已是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且新中国政府给予他极高的礼遇。这个时候,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名誉的还是实际的,齐白石终于出山了。他担任新中国文化机构的一些职务,还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袖发生了密切的交游关系。这里面有政治的需要,更在情理之中。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齐白石转交了一封姓周的湘潭老乡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写信向齐白石致意,齐白石刻印两方送毛泽东。1950年春,江青造访齐白石住所,带去毛泽东问候并约齐白石共叙乡情,通知会晤时间、地点以及接送方式。3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设宴招待,朱德老总以及俞平伯作陪。当时丰泽园中两株海棠三丈多高,且值花期正盛,毛泽东与齐白石共同赏花叙乡情,毛泽东还问及齐白石的艺术创作以及健康状况,然后大家一起共进晚餐。这使齐白石深受感动,尤其是宴席上地道的家乡菜让齐白石回味不尽。因为来京几十年了,齐白石家里请的厨师是北方的,餐馆里的湘菜炒来炒去早就变味了,吃到纯粹的家乡菜,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回家后齐白石精选自己珍藏多年的端砚、歙砚各一方送毛泽东,后来又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得意之作赠送毛泽东,一幅为自己1937年书写的篆书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另一幅是1941年画的《松鹰图》 ,齐白石另加题款,毛泽东都报以丰厚润金。其中的楹联极富深意,因为齐白石用传统观念,把国家领袖毛泽东比喻为龙,赞美毛泽东的功业改变了中国的旧江山;又把自己比喻为闲云野鹤,表明自己志在乡野。
相比之下,周恩来总理与齐白石之间的交往更偏重于工作方面。北京解放后周总理派江丰看望齐白石,新中国成立时周总理邀请齐白石参加招待晚宴。1950年秋,周总理责成有关部门对齐白石居所进行了修葺,齐白石作画相赠表示感谢。1953年齐白石93岁寿诞,北京文化界举行盛大庆祝集会以及齐白石画展,著名艺术家200多人出席,国家文化部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称号。当晚,中华全国美术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又举行庆祝宴会,周总理到会致贺,与齐白石促膝交谈。活动结束后,周总理吩咐工作人员先照顾齐白石登车,然后自己才离开,由此可见周总理对于齐白石的礼敬程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齐白石的画名影响逐渐扩展,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的拜访,齐白石成为新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亮点。国家考虑到齐白石居所狭窄、不便接待国际友人, 1955年政府拨专款为齐白石在鼓楼大街雨儿胡同买了一座旧王府宅院,修葺一新,提供给齐白石居住。可是等到搬迁过去之后,齐白石才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儿孙满堂的生活。他就写信示儿辈“予愿搬回跨车胡同老屋” ,家属慌忙给周总理写信陈述实情,但一时未见回馈。1956年初,齐白石令儿辈驱车造访总理,到了中南海警务人员把他们引至总理家中,邓颖超出面接见,说总理开会,已经给他打电话。一会儿总理回来了,说已经看到了齐家的来信,因为是家属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老人的意思,齐白石慌忙实言相告。总理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便叫来有关人员,说这个要求很合理,老先生年纪大了,要顺着他的意愿办事,让他高兴,他能长寿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这对于国家是好事。然后便安排齐白石在家中吃了午饭,又派人叫来齐白石的学生郭秀仪,让她送老人迁回跨车胡同旧居。1957年齐白石病重期间,周总理还指示卫生部派了一位中医顾问常驻齐家为其治疗。对于总理的关爱齐白石感激不已,赋诗云“暮年逢盛世,搭帮好总理。老骥珍伏枥,报国志千里” ,可见此情。
齐白石由旧社会跨入新的时期,经历了晚清、民国以及新中国3个阶段,渐至大成。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阶段,作为一个在民国时期已经功成名就的纯粹传统主义者,齐白石的艺术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他艺术本身的作用,但是与新中国领袖的交往显然也不可抹煞。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