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毕业创作进行时】伯乐与千里马 2013-03-19 09:37:0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杨雷
阳春三月,全国各大美院的毕业创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挥别校园之前,这最后一次的集体演出,对于美院学子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大学四年学习和思考的整体呈现,毕业创作既是学子们心血汗水的结晶,也是他们走上独立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

美院毕业创作进行时

阳春三月,全国各大美院的毕业创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挥别校园之前,这最后一次的集体演出,对于美院学子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大学四年学习和思考的整体呈现,毕业创作既是学子们心血汗水的结晶,也是他们走上独立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

在毕业创作中,优秀的教师是指引学生如何找寻自身艺术兴趣的指路明灯,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的构思草图掌握着生杀大权,有时一个疏忽就会把学生一些好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所以能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作为指导,对于毕业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位学生的背景、经历、兴趣都不一样,草图的呈现也多种多样。优秀的老师不仅体现在对于学生最初草稿的把握上,更为重要的是能否在教学中,针对每位学生的长处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学生的潜质很好的发掘出来,让学生借助以此,通过毕业创作凸显其个人艺术价值,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想而知,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教师,必然会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但是更优秀的教师不仅灌输自己的经验,同时也很宽容。比如说学生创作出作品跟教师的审美或者是价值观不同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宽容的对待,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自由,健康的成长。教师就像是在修剪树枝,每位教师修剪出的效果都不一样,有好有坏,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指导教师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刘可讲述,他在给学生指导毕业创作时,为使学生创作空间拓展,更加自由的发掘潜能,会在某些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或者帮助。比如,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创作构思,推荐一些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书籍、电影及音乐供他们学习研究,使学生更多的自主发现艺术创作及思维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对于学生的艺术观,学生只能通过平时的学习、生活、社会阅历慢慢形成。

独立思考的开始 毕业创作并非易事

学生的毕业创作是先从构思草图开始,在学生完成草图之后和老师交流,具体的阐述其创作的思路。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能继续进行,否则就要重新构思。对于比较优秀的构思草图,老师也会就作品的细化和完善工作与学生进行交流,等到这些初步都确定了的时候,也就可以进行大稿的创作了。

毕业创作对学生今后进入艺术领域颇为重要,据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系主任张小涛介绍,川美新媒体艺术系从去年就开始准备今年的毕业创作了,学生在做毕业创作时,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比如做电影方面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拍一部影像作品,作为毕业创作。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是给学生们提意见,很多时候扮演着一个苛刻的旁观者角色,提出许多反对意见,包括提醒学生的不光是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技术等问题需要考虑,还必须清晰化的思考怎样为作品筹集资金、怎样进行展示等诸多问题,让他们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成长。如张小涛所言,这是一个系统的东西,老师相当于一个教练,要给学生们提所有的意见、方法与方案。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能够走向艺术家的道路,从而系统、专业地去创作,今年川美新媒体艺术系也专门设立了奖学金。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创作的思路和想法是基本前提,过程需深思熟虑。教师则拥有着从审稿到定稿再到实施和呈现的监管者,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导致作品最终的不圆满。

艺术观的形成需要经验和知识的储备

目前国内多数大学的美术教育依旧还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刻板守旧的模式当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师傅带徒弟的教育现象。基于毕业创作的特殊性,更没有完整、合理的教育体系。更何况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现状真实的体验,甚至毫无社会经验,而毕业创作只能来源于他们从寝室到食堂再到教师“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没有到社会上走一走,这些都是当下的环境所至。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唯辛谈到,当下的大学生从高中直接上的大学,还很年轻、稚嫩,多数在社会上观察力浅、辨析能力低、眼界窄,开放思维欠缺,毕业创作的过程必然不能体现和形成成熟的艺术观,所以他们学生多数画些自我的状态,就像自言自语的抒情,要么在床上躺着,要么在寝室站着,都是校园的生活。但是也没有关系,学生也不用着急,学艺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像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也都是这么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过来的,到四十岁随着阅历的加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观念和作品的内容自然便会更加深刻。

抄袭!一个拿来主义者的公开自杀!

据闻,去年某美术学院曾出现过毕业创作抄袭的事。对此,抄袭作品的出现首先说明教师的眼里不够开阔,没能在学生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并加以制止;其次,则说明有些不太明智的年轻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到了创作之外的投机取巧上。

张小涛则表示,由于艺术往往需要借鉴的这一特殊性,他认为借鉴和抄袭一定要区分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拿出确切的数据和事实来证明。一旦经过查证确定了学生抄袭的事实,按照川美新媒体艺术系的处理办法,将会立刻取消该学生的成绩。张小涛坦言,上一次做毕业创作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有因此挂科的。因为身为老师,对于本就不大的艺术圈的了解和资讯都比学生要多一些,所以很容易就能把学生抄袭的内容一眼看穿。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毕业创作的初始阶段,张小涛就会告诫学生们不要在网络上搜索,因为搜索得来的信息极易撞车,让毕业创作产生大量的雷同。

然而在谈到抄袭与借鉴的关系时刘可则认为,这是教学中开放的一面,因素和形式都可以使用,因为学生不可能创作出一种全新的,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东西。创作就是在艺术史的基础之上来做的,根据当下的艺术史发展情况,现在的绘画出现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波普艺术就是利用现成物、现成的图像或者是有一些类似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些因素和形式我们都可以使用,关键是学生能否从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特长、观念很好的呈现出来。

诚然,毕业创作不是空中楼阁,没有借鉴作为基础支撑,很难达到高点。但是学生应该清楚,借鉴的作用是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艺术史的脉络,体会作品中的灵感与精髓,进而让自己的创作更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所以借鉴并不能成为抄袭的借口。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如果只是从外在层面简单模仿、照搬、照套而没有自己的艺术理念,那他创作出作品也只可能是低层次的“山寨”作品,这样的作品,即使一时蒙混过关,但终究会被发现,那时将是“一个拿来主义者的公开自杀”。

艰辛的艺术道路 需要的是份热爱与信念

真正爱艺术,就要甘愿清贫,因为靠艺术发财是非常偶然的,具有丰富阅历的徐唯辛显然有着很深的的认识,现在有些媒体不是很负责,大篇幅的炒作报道那些极少的“千万级”艺术家,而且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美术专业毕业生一幅作品可以卖几千甚至几万元,无意当中给学生传输了巨大的错误信息——“画画就能发大财”,这完全是误区。

可能好几届学生才能碰到一个毕业就从事艺术创作、并以此来谋生的。即使是这样,也只是偶尔一幅作品卖出几万元。现在艺术作品销量没那么大,大家买艺术作品还要通过作者身份地位和资历,认定作品价值,所以刚毕业的年轻人要想靠搞纯艺术谋生确实很难。

据调查,60%左右的艺术毕业生“弃艺”转行,大约只有10%~20%左右的学生继续从事艺术行业的工作。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毕业前夕的学生们,将如何面对就业、继续创作或是深造等种种选择的时候,张小涛给他们的意见便是,“要看自己是否热爱艺术,将热爱看作是最好的理由和方式——若真的热爱,把艺术当作一生的信仰,就能无怨无悔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相关阅读】

【美院毕业创作进行时】徐唯辛:毕业创作思路是前提

聚焦川美新媒体艺术系,张小涛谈毕业创作

【美院毕业创作进行时】刘可:如何应对毕业生“抄袭门”?

【编辑:李杨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