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宝荣:要饭也不能变卖藏品 2013-03-22 10:52:2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红军
走进诸城市四达公司,现年69岁的窦宝荣,正伏案为即将出版的五本书作序。他说,“这次将要出版的五本书,其中两本是印鉴类图书,这在全国来说都绝无仅有。另外三本,一本是20年来收藏点滴的影像集,一本是常山博物苑建设集锦,还有一本是常山楹联集。”

窦宝荣和他收藏的藏品

100多万件藏品!这绝对是一个让任何人都感到震撼的数字,也让人感到几分疑惑:这么多的藏品,是如何收藏到的?又是如何存放的呢?

谈起收藏与传承中的辛酸事,窦宝荣说,“我们家族有一条严格恪守的‘规矩’,那就是这些藏品无论到了谁的手中,要饭也不能变卖,必须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它们。”

日前,记者走近我国首位自建个人博物馆收藏家,“一代帝王师”清朝内阁大学士、左副都御史窦光鼐的第六代子孙窦宝荣,听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讲述自己收藏的传奇经历。

耳濡目染“低调”收藏

走进诸城市四达公司,现年69岁的窦宝荣,正伏案为即将出版的五本书作序。他说,“这次将要出版的五本书,其中两本是印鉴类图书,这在全国来说都绝无仅有。另外三本,一本是20年来收藏点滴的影像集,一本是常山博物苑建设集锦,还有一本是常山楹联集。”

窦宝荣出生在诸城市石桥子镇,也就是古代的“汉阳城”,当时建有几座很大的寺庙,因此佛像和其他古旧东西很多。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人认为家里摆着古人的东西不吉利,要么扔掉,要么废弃,还有人用佛像来垒墙、搭桥。

在家族文化熏陶下长大的窦宝荣,自小便对收藏着迷,对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格外珍惜,常常做一个“有心人”。在别人看来那只不过是刻着佛像的几块石头,窦宝荣却如获至宝。正是凭借一点点的积累与收藏,才使许多旧时古物完整地流传至今。

回忆起保护藏品的经历,窦宝荣说,那时恰逢“文革”,面对别人随意打砸破坏,自己就将那些完好的大佛像和旧玩偷偷地埋起来,做好标记,小的就藏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家族传承下来的古物都是单传,除了继承者,族里的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回事,更不能让他们看见。”正是这份保密和“低调”相传,才得以使成千件的藏品保存下来。

“藏品从没卖过一分钱”

窦宝荣对收藏的热爱,与其先祖窦光鼐流传至今的家族渊源是分不开的。在窦氏古训中,有一条训规是积善行德。窦宝荣说,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们家曾经收留了一位流落街头、70多岁的老和尚,一直照顾他到去世,老和尚也给他们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书和佛教用具。

窦宝荣的藏品种类繁多,从佛像、古籍图书、名人字画、陶瓷真品到铜石印章、紫砂壶、玉器、邮票、货币、青铜礼器、民俗等,所藏品总量达到100余万件。穿行在各色藏品中,一件件不曾见过的古代物件,叫人应接不暇。

在很多人看来,仅仅是祖上留下的宝藏,足可以让窦宝荣一辈子锦食无忧。但窦宝荣说,“我收藏的100多万件藏品,从没有卖过一分钱。”在他眼里,那些“宝贝”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藏品,而是蕴含着几代人心血的中国文化传承。

正是如此,窦宝荣的藏品规模越来越大,稀世珍宝也越来越多,有古朴浑厚的战国青铜鼎,有西汉亭亭玉立的“彩绘女立俑”,东汉神采飞扬的“击鼓说唱俑”,唐代金佛造像,宋代金制执壶和辽代金冠,还有我国现存造像罕见的佛教造像精品北齐“菩萨像”等。

收藏品“长久留存于世”

有了数目众多的藏品,窦宝荣又迈出了别人不敢想象的一步——修建私人博物馆,让那些饱受沧桑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保留下去。

“在10多年前,我的藏品便已向公众对外开放,这些藏品都放在公司的一个又一个大库房里,慕名来参观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但藏品数量太多,如何摆放是个问题,别人也很难了解它们的价值和秩序。”窦宝荣表示,如何让这些收藏品长久地留存于世,是一直挂在自己心头的担忧。这也是修建私人博物馆的初衷。

去年,在诸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15亿元的常山文博苑一期工程基本竣工。文博苑由万佛寺、窦府、民间艺术研究院以及文物及艺术品陈列、古书字画陈列、石雕艺术、陶俑等场馆组合而成,整个建筑采用宫殿式造型,秉承明清时期科学而完美的建造工艺,共有单体建筑86座、房屋1000余间,所有的建筑均由窦宝荣自行设计完成。

“我要让子孙后代通过直观的东西来了解传统文化,因为文化能够改变人的思想。”窦宝荣说。

【推荐阅读】

英国多地变卖公共艺术品被指“败家”

业内人士称部分文物单位靠变卖文物发奖金

翦淞阁藏品亮相嘉德春拍 甄选重要藏品

有多少藏品“有名无实”—— 透视博物馆藏品屡次失踪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