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评论家、艺术家忆赵无极:他在艺术中完成东西方对话 2013-04-12 09:18:0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培
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赵无极,与朱德群、吴冠中被艺术界并称为法兰西三剑客,又同美籍华人贝聿铭、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他的去世,引发了国内美术界、评论界的追思。

赵无极

赵无极

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赵无极,与朱德群、吴冠中被艺术界并称为法兰西三剑客,又同美籍华人贝聿铭、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他的去世,引发了国内美术界、评论界的追思。

巨大的盛名背后,是一个颠簸游艺于海外、数十年痴迷于艺术的画家的求索历程,光环退去,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他是那个内敛而又腼腆、颇具文人风格的画家。

“艺术广大之至,大得足可占有一个人。”20世纪梵高、毕卡索、达利之后,艺术之都巴黎兴起来自中国的抽象旋风——赵无极,他在西方点燃了古老中国的艺术之光。这位华人艺术巨擘,驰骋欧美画坛50年,作品被法国罗浮宫等知名艺术机构收藏。他凭借深厚而充沛的艺术智慧,在艺术中完成了醉心于东方文化的西方人与着迷于西方的东方人之间的对话,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对于他个性鲜明的艺术探索、开拓的艺术风格以及留下的艺术精神财富,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书记、副主任章晓明,著名评论家邵大箴,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等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融东西方之所长的一座高峰

赵无极是以中国人的胸怀,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流派之精华,融汇东西方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曾有人向赵先生请教绘画方向的问题,赵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向民族的优秀传统学,向世界第一流的大师学,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个性,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不应该是地方性的,而应是国际性的。

从林风眠到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他们之间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更是一种东方新兴艺术的血脉关系,这里边横亘着一道独特而重要的历史脉络。这些先师的国际性影响,让我们认识到这其中包含着中国文化复兴的一种独特的范式。创新的使命、会通的精神、诗性的传统是这种范式的强烈特征;重视生命真切的体验、秉持中国精神的“象”的内涵,来完成艺术的创造性的转换,是这种范式的学术线索。林风眠为新世纪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条包孕中西、触及本性的精神道路。赵无极是这条路上的旗帜,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取得了高峰性的坚守和拓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

最早在西方获普遍认可的中国画家

赵无极是一位勤奋、有思考的艺术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古典及现代艺术都有深厚研究,他善于吸取各种文化营养进行创作,利用中国传统和西方抽象艺术加以融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抽象绘画。

上世纪50年代,法国抽象主义绘画开始从中国书法、传统文人画中寻找灵感。在美国,也流行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画风,强调自由发挥、随意创作和个性创造。赵无极顺应了这种潮流,把中国文人画传统与当时世界流行的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结合起来,创造了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也是最早在西方获得普遍认可的中国画家,上世纪40年代末他出国,70年代初他已经在西方负有盛名,当年西方在接受中国当代绘画时,首先推举的就是赵无极的艺术。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洪流之中,大师辈出,但即便对比他的老师林风眠,赵无极仍有非常强的独特性。如果说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的观念,那么赵无极则是探索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观念、并将其融入中国传统笔墨的第一人。他敏锐地看到了世界现代艺术发展的潮流,并且在这股洪流之中,成功注入了中国传统的抽象性艺术元素如中国书法、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他的市场价格与艺术价值相符

我认为,赵无极先生特别贡献就是,他没有特别站在中国文化或艺术的角度上进行探索,而是把对中国艺术的思考放在西方文化体系中进行艺术实践。在整个西方大的文化体系里,他完成了一位东方艺术家的独特表达,把握住了上世纪50、60年代西方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运动的发展潮流。他把一位东方艺术家特有的、纯净的心灵表达,一种含蓄的东方诗意,糅合进去,形成了独特风格。

从绝对审美的角度上讲,他的抽象主义绘画能让人“看进去”,让人感受到其中一种非常微妙之处,具备一种高度。他的抽象主义绘画,不像许多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那样,显得俗气或者说品质不够。画抽象主义,能达到他这样的高度,不能不说是基于他的修养和历练。首先,他的技术非常好,眼光、修养、情性也非常高。

此外,他在市场上的价格与他的艺术价值相匹配。他作品的市场价,与同辈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艺术家的价格基本上是接近的,与他的艺术成就相符。

赵无极的艺术人生

回顾赵无极的求学经历,充满着某种曲折的巧合。正如他秀才出身的祖父给他取名“无极”那样,仿佛某种混沌力量左右着他的艺术之路。

1921年,赵无极出生于北平一个书香世家,14岁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师从吴大羽和潘天寿。年少的赵无极个性极强,潘天寿先生要他临摹古画,他不喜欢,想方设法逃课,差点被开除,最后校长林风眠先生把他留了下来。

林风眠成了他求艺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教授,但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自由的精神影响了赵无极。由于他向往西方绘画艺术,林风眠劝他到国外留学,并为他预留了一个教授的位置。

1948年赵无极只身前往巴黎。抵达巴黎的当天,他就去了卢浮宫,在达芬奇、奇马布埃等大师的油画真迹前驻足惊叹。年轻的赵无极想法独特,他不愿混迹于巴黎的中国人文化圈,而是选择了直接扎入了巴黎艺术中心,选择在法国艺术家聚集的蒙巴纳斯住了下来,从此结交了许多法国艺坛的“主流人物”。

让他意外的是,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隔壁就住着他在国内崇拜已久的毕加索。这位当时已年届八旬的艺术大师,一心沉醉绘画,但每次见到赵无极,都热情地招呼他为“矮个子中国人”。此外,大师级艺术家米罗、马蒂斯、贾科梅蒂都跟赵无极非常友好。法国巴黎给了赵无极学习艺术最肥沃的土壤:毕加索的结构、马蒂斯的颜色、米罗的开放观念,都启发了他。凭借天才和勤奋,赵无极很快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1985年,赵无极接受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的邀请,开办“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回国讲学。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书记、副主任,赵无极绘画讲习班成员章晓明向南方日报记者回忆了当年的情形。“虽然身为世界级的大画家,但是他没有架子,很平易近人。在课后休息时,同学们喜欢围着他问各种问题,他很耐心地回答,用的都是很平实的语言,没有很玄乎的话。赵老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儒雅、不服老、笑声很开朗的中国文人式画家。”

讲习班学员共27位,都是来自八大美院的优秀人才。章晓明回忆说,当时刚改革开放不久,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学生们一开始对于赵老西方式的教学理念比较难以接受。在画模特的时候,学生们像过去一样只着眼于局部,但赵老对我们说,人画得像不像,具体的感官如何,这些都不重要,而是要发现绘画本质的东西,比如光影、色调等。“这时候,他会拿起一支两三寸宽的画笔直接在我们的画布上大刀阔斧地修改。同时,他还教我们,画画不能预设什么东西,比如画完之后要成什么样子,而是要根据画的时候的具体情境而定,就像谈恋爱,跟着感觉走。”章晓明说,赵无极的教育方法,对国内的艺术青年当时是一种颠覆式的冲击。

常年在巴黎的生活居住,让他获得了平静的生活和思考状态。他几乎在长达40个春秋里,夜以继日地在画室里埋头创作,这一过程中,是他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再创造。有的作品从最初下笔到改定,甚至会经历10年时间。而到创作的痴迷状态后,他更是会匍匐在数米长的大幅画上,让“心灵与画面共呼吸”。

赵无极曾有这样一段论述:“绘画之先,不妨像和尚静思一样,把一切都忘记,让你的感情、你的个性浮上来,通过你的手和画面连到一起。人需要呼吸,画面也需要呼吸,让你的身心与画面接触,让你的呼吸在画面上流动。你让画面呼吸,画面又帮助你呼吸。”许江认为,关于“绘画要呼吸”的谈话代表了赵先生绘画思想的精髓。“可以看出他是强调忠实于感情,忠实于心灵的。”

“艺术广大之至,大得足可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或许可以概括艺术在赵无极人生轨迹中所扮演的角色。凭借绘画这个“避难所”,他得以度过精神世界的种种不幸,得以安顿在海外漂泊的灵魂。无论是青少年时代的战乱记忆,还是他前两任妻子分别离开和早逝,抑或他的双亲在“文革”中死于非命、两个弟弟的先后离世……总有艺术平复他的不幸,牵系着他漂泊的人生和灵魂。

巨额艺术遗产归属成谜

作为目前全球身价最高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有望成为继吴冠中之后下一个作品拍卖过亿的艺术家。2011年10月,《10.1.68》以6898万港元成交,是目前赵无极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CARI艺术市场报告表明,赵无极艺术家价格指数近23年增长超过3400%,近12年的增长超过1700%。近年来,赵无极作品在亚洲受到热捧。2000-2011年,赵无极41%的上拍作品出现在法国,而56%的交易额却在香港产生。去年4月,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上,总成交价前10名的作品中,有6件是赵无极的。

凭借中西合璧的艺术语言,遍布全球的买家收藏圈,赵无极成为在艺术市场表现最为稳定的艺术家之一。而让人惋惜的是,他留下的巨大艺术遗产,却意外引发了独子赵嘉陵与其第三任妻子、法国策展人弗朗索瓦·马尔凯的争夺战。

晚年的赵无极患上老年痴呆症。2011年,赵无极搬离生活了60多年的巴黎,前往瑞士,在日内瓦湖边住下。一同前往的还有他现任妻子、法国策展人弗朗索瓦·玛尔凯,带走了包括他创作的约400多幅作品,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

2011年,赵嘉陵以“滥欺弱者罪”在巴黎提起诉讼。但今年3月,弗朗索瓦·玛尔凯成立了赵无极基金会,这使得她有权处理和出售所有在他们手中的赵无极作品。

而据法国媒体最新报道,几天前,原告赵无极儿子赵嘉陵赢得与被告父亲第三任妻子法国策展人弗朗索瓦·马尔凯的官司,赵无极作品将由赵嘉陵及司法监护人监控清点。而据媒体报道,赵嘉陵曾透露过父亲的一个遗愿,就是希望在杭州有一座自己的纪念馆。但如今,他留下的巨额艺术遗产的归属,仍还是一个谜。

【相关阅读】

悼念赵无极:一个将东西方艺术调和的抽象艺术大师

法国媒体撰文悼念赵无极

赵无极:东西方艺术中的“双面镜”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