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等待还是行动 2013-04-15 10:51:5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王国伟
当今世界,无论是同中国做事,还是拿中国说事都是一种时髦。刚得普利策建筑奖的伊东丰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拿中国开涮一把。据说,伊东丰雄曾参加过CCTV新址招标。“他的设计方案是个Mini城市,整个建筑空间是一个直径600米的公园,依然是他一贯注重公众的共享空间的思路。”

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

伊东本人也承认仙台媒体中心(2001)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峰之一。

当今世界,无论是同中国做事,还是拿中国说事都是一种时髦。刚得普利策建筑奖的伊东丰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拿中国开涮一把。据说,伊东丰雄曾参加过CCTV新址招标。“他的设计方案是个Mini城市,整个建筑空间是一个直径600米的公园,依然是他一贯注重公众的共享空间的思路。”但伊东丰雄的方案最终并未能被选中。受挫于CCTV项目,伊东丰雄伤得不轻,不知问题出在哪,因此,他认为“市场对建筑师是残酷的扼杀,而中国大陆市场是最残酷的”。估计他的这个判断,有不少设计师会基本认同。

就在伊东丰雄伤感之时,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却在偷着乐。虽然他没有设计歌剧院的经验,却拿下中国国家大剧院项目。在有中、美、加、英、法、日、德、意、奥等国家的36家建筑单位投标,提交了44个设计方案的国家大剧院项目上,他顺利拔得头筹。用附庸风雅者听得懂的语言,他对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做了如下阐释:“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亲切、略带煽情,安德鲁显然比伊东丰雄了解中国市场,接地气。尽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外界对他的设计质疑声不断,都没有动摇安德鲁在出资人心中的地位。如果我们有机会问问安德鲁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不知他会怎么说。

要进入这个市场,看来首先得了解这个市场。在当今这个世界建筑师们博弈的主战场上,显然,角逐的不仅仅是创意能力,更需要设计师的国际名声和对中国出资人心态的了解。项目的决策者基本听命于资本或权力,而中国市场大型地标项目的出资人往往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决策者的意志就是市场的需求导向,甚至他们的审美好恶,能决定最终的结果。可以说,近20年来,大部分地标性项目,基本都是城市决策者们的形象工程,而在他们的意识中,境外设计师就是形象工程质量的同义词。因此,设计师的国际名声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就成了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境外设计师不但拥有心理优势,而且占得市场先机。问题是,面对这种市场的高调需求,伊东丰雄的“流变和非固化”理念,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的纯自然风格,追求公众与空间的自由享受,以及低调的形式感,从建筑本身意义上看,完全是一种建筑设计的高境界。但他这种理念和低调,同当下的中国市场(尤其是前20年)需求完全错位,或者说是意识超前太多,出局就是自然的事。就如他一次次被普利策建筑奖忽视,已到了不能不给的时候,才给予加冕一样。这种低调无风格的风格,需要有长时间的逐渐认知过程,也需要设计师的耐心和等待。

其实决策者的形象工程也迎合了社会的普遍炫耀、炫富意识。改革开放后,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做一回有钱人的感觉,需要表现,这成为中国当下决策者们和公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就像1980年代巴黎中产阶级喜欢当街遛狗,以宣示他们的存在一样,而因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处在弱势、精神还不丰满,炫耀就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中国富人的个人炫耀是以开名车、住豪宅、穿名牌为基本形式,而国家层面的炫耀就是建造地标性形象工程来体现其政绩能力。这种炫耀就必定十分注重形式感,博眼球、强调视觉冲击力就是他们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不少城市决策者们希望在自己任内做些让公众看得到的事的具体演绎。因此,像大裤衩、秋裤、鸟蛋等形态夸张、特立独行的怪异建筑形态层出不穷,这种张扬并以强制植入方式,形成对人们的心理冲击,由此建构人们对现实的认同和记忆。显然,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公众只是市场的背景,公众的意志已经被市场吸收,识时务的建筑师们,他们会世故地弱化公众对空间享受舒适度的考虑,更多地对出资人(决策者个人)的内心进行揣摩并实施心理按摩,这就导致了设计价值偏移,也许是伊东丰雄所言的市场残酷性内涵之一。

这种物质对文化、个人意志对公共意识的替代效应,是通过由资本和决策者构成的权力二元结构之上的异质规定性来实现的。因为社会权力(决策者和资本)往往对设计师的认知能力形成有限压制,因此,迫使设计师需要不断适应出资人的需求并随时差异接入,形成新的包容性,成为一个合适的利益共同体。而这个过程,需要业主(出资人)、设计师、使用者(公众)三方,共同建构一个商业与文化结合,坚持与妥协平衡的做事规则。目前,这个建构已经在市场的狂奔中完成,所以,当今大部分设计师能在众多的业主口中听到共同的6个字:大气、通透、简约。这是市场共同培育的结果,尽管还无法让人们满意,但毕竟是一种进步。

但中国建筑市场要从利益共同体走向价值共同体,显然还需要时间。把人当人的设计理念,就是在设计和建筑的路径终点,时刻站着一个活生生的身体主体,包含着记忆、情感、知识、想象和目标的生命形式。而每一个对建筑空间产生依赖的个体生命,都具有自身的运动和生存模式,其运行的拐点,就是他的家和工作场所,以及商店、活动场所、朋友住所。建筑如一个个分离的站点,形成连续的“路径和路标”,指引着生命回归的路途。

设计师每一次对空间的建构,导入的就是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建筑最终一定要被自然吸收,被人包容,如果与此相悖,大概就是伊东丰雄所言的市场的残酷性内涵之二。也就不难理解伊东丰雄一再强调的艺术与建筑分开,建筑应该远离作秀的本意。人、自然、建筑三重元素完美融合,进而能构成应有的时序准则,是人们的终极追求。但天人合一的理想,与现实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冲突,这不但是当今设计师的境遇生态,也是让伊东丰雄们看不懂的地方。时下建筑资源的争夺更趋向激烈,建筑表面的功能主义追求,还是遮蔽了其中隐含的狭隘生态学观念。理想境界的出现,仍然需要等待。但作为伊东丰雄们,等待还不如行动。

【相关链接】

伊东丰雄获奖意味日本战后建筑谱系获全面认可

伊东丰雄荣获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