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艺术区唯一外籍艺术家 在不锈钢上演绎广州影像 2013-04-24 09:55:3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肖桂来
在海珠小洲艺术区,轰鸣的高架桥底寄居着100多个临时工作室,其中一间的主人是英籍画家施汉娜。她是小洲艺术区里唯一的外籍艺术家,也是一位以不锈钢和玻璃为画板,以工业为主题创作的艺术家。

   施汉娜的画作

   施汉娜的画作

施汉娜

施汉娜

在海珠小洲艺术区,轰鸣的高架桥底寄居着100多个临时工作室,其中一间的主人是英籍画家施汉娜。她是小洲艺术区里唯一的外籍艺术家,也是一位以不锈钢和玻璃为画板,以工业为主题创作的艺术家。

施汉娜是如何在不锈钢和玻璃上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广州影像的?她感叹说,是广州快速发展的环境给自己带来了创作灵感,“广州给了我家的感觉”。

走进施汉娜的工作室,只见两幅高约3.5米、宽1.5米的画高挂在大厅的墙壁上,画中的树干茁壮有力。施汉娜三年前来到广州,作品多以不锈钢和玻璃为原材料,创作主题包括工业题材和亚洲风景。

施汉娜在20年前开始艺术创作,受美国现代艺术家罗伯特·罗森伯格的影响开始在金属上作画。“不同的光线折射在金属材质上,会产生变化万千的效果,在金属上作画是令人兴奋的体验。”施汉娜说,在来广州之前,她曾经在瑞士、埃及旅居过。但她一直对中国心怀向往。因为她的堂姐嫁给了中国人,在昆明定居。年轻时,施汉娜就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到中国生活。而真正与中国结缘与她丈夫有关。三年前,丈夫告诉她,他们可以去中国了,这让汉娜兴奋不已。原因是丈夫所在的日用品公司派他到中国工作,她说,对他们夫妇来说,回中国就像是“寻根”。

3年前来到广州后,这个融汇了传统与现代的大都市激发了施汉娜的创作灵感。“广州处处是生动、有趣的画面等待你去捕捉,让人目不暇接。”施汉娜说,她喜欢广州的大小市场、西关老城,那些“强大的”摩天大楼也令她印象深刻。在她眼中,广州处在现代与传统、新与旧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广州的发展速度给了施汉娜创作灵感,她将工业元素运用到创作中,在金属上画下广州大剧院、广州博物馆等地标性建筑。在她看来,广州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天都不一样。为创作独特的广州影像,她为不锈钢找到了新伙伴——玻璃,她将拍的黑白照片切割成碎片,分层拼贴,在重新组合的照片上印上三米高的不锈钢板,在树脂玻璃上加入突然出现的少许彩色,反映这个巨变中的城市。

谈创作:

常沉醉创作忘给丈夫做饭

施汉娜的工作室有三十平方米左右,中间摆放一张长木桌,横跨了整个工作室。施汉娜通常就把不锈钢板放在上面作画。

创作一幅风景画对施汉娜来说并非易事。形成构思之后,她要首先裁定好不锈钢板的尺寸,然后在不锈钢板上涂上一层胶水,等胶水干了之后再用其他颜料作画。

施汉娜把艺术创作视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常常因为沉醉于创作而忘记给下班回来的丈夫做饭。记者问她,丈夫会不会有意见?施汉娜笑答,“他已经很习惯了。”

谈生活:

平时也爱叹早茶听粤曲

“我喜欢广州,因为她给我一种安定的感觉。”施汉娜告诉记者,尽管她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但只有广州给了她一种家的感觉。她的看法得到了丈夫与儿子的认同。她记得第一次去小洲村时,人们给她的印象是“很善良、友好”。现在她在广州有了不少朋友。

现在,施汉娜和丈夫住在越秀区麓湖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她说,自己曾五次登上广州塔眺望全城,喜欢在白云山散步赏景,也常坐上轮渡夜游珠江。在广州待了三年的她已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会抽出时间跟“老广州”一样去喝早茶,听粤曲。为了减少沟通障碍,她还参加了一个粤语学习班。

【推荐阅读】

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发出自己的声音

【聚焦雅安地震】陈默:成都艺术家会像5·12地震时帮助抢险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