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艺术家本月奔赴威尼斯艺术舞台 2013-05-03 11:01:56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朱春杭
6月1日,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将正式拉开帷幕,管怀宾将带着他的装置作品《日蚀风景》(一棵中国桃树是作品的一部分)参与在威尼斯举行的一场平行展——《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和他同时参展的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美院的艺术家陈彧君。

“到意大利再想办法弄一棵当地的树吧,也算是一种接地气。”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的副院长管怀宾说。6月1日,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将正式拉开帷幕,管怀宾将带着他的装置作品《日蚀风景》(一棵中国桃树是作品的一部分)参与在威尼斯举行的一场平行展——《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和他同时参展的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美院的艺术家陈彧君。

除了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外,“水城”威尼斯还是一个艺术圣地,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这里曾造就了许多艺术天才。当代的威尼斯,依然备受瞩目,始于198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就在艺术节具有非常的影响,展览内容涉及电影(威尼斯电影节)、建筑设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曾经获得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奖)、以及视觉艺术。因为在视觉艺术领域当中的学术引导地位,一般所称的威尼斯双年展指的就是视觉艺术部分。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百科殿堂”,中国馆的主题则叫“变位”,由中央美术学院的策展人王春辰掌舵。

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界人士都会在此期间汇集威尼斯,所以很多无法进入这两个展览单元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会同期在威尼斯的不同地点策划展览——也就是平行展,这些展览都需要经过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审核通过才可以被纳入官方的活动范围。在过去两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来自杭州的艺术家王小松(油画、装置)和桑火尧(水墨、装置)曾经先后在平行展上亮相。

在文化口号空前响亮的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人组织和参与的平行展也显得十分繁荣——至少从数量上来说已经显得气势逼人。中国的各大艺术机构都在国内艺术圈招兵买马,以艺术家群展的方式进军威尼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许是王林策划的《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将于6月1日起在威尼斯正式公开展出。这个有150余名艺术家参与的群展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海外艺术群展——管怀宾和陈彧君参加的正是这场展览

因为成本问题

管怀宾还是选择了《日蚀风景》

两个多月前,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正式批准举办名为《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Voice of the Unseen)的平行展。实际上,管怀宾去年就接到了这场展览的邀请,并开始筹划他的参展作品:“最初的计划是想做一个带有现场表演的装置。”管怀宾将这件带有强烈的互动体验性质的作品叫做《光釰2》:“一个三角形舞台,用刀片划破两边的黑幕,利用频闪灯造出类似中国画竹叶的视觉效果,在观看完视觉后还有很多的个人体验。”

这个计划仅停留在了设计草图阶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制作成本和场地问题,二是另外一个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也涉及到了舞台。”管怀宾说,策展人更喜欢他之前的作品《日蚀风景》系列:“这当中有很多的协调组织问题,当然运输成本也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之一。”

因此,管怀宾最终还是制作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日蚀风景》,这件作品是管怀宾用桃树、钢板、聚光灯等组成的一个景观装置。这次参展的作品将和以往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整体比原来的要大一些,中间的白炽灯用更加节能的LED代替了。”

如果说作品本身并不新的话,那么至少管怀宾的作品在威尼斯亮相的时候会有一个新的面貌——比如作品中的桃树,在中国展出的时候,为了营造园林视觉,他一直使用的是一棵自己保管的干枯的桃树,因为出口时木材会遇到检疫问题,所以管怀宾打算找一棵意大利当地的树做替代品。

绘画只是一个承载物

不是陈彧君创作的主要目的

比起管怀宾,陈彧君的参展作品没那么麻烦——两幅油画,他说:“油画的好处就是运输成本比较低。”

和这两幅油画一同发往欧洲的,还有陈彧君和哥哥陈彧凡一起创作的一系列装置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前后,陈氏兄弟还要在德国、荷兰参与一系列其他的展览。同时,陈彧君和哥哥还在为不久之后的香港艺博会和纽约Frieze准备作品,作品是特色鲜明的装置和综合材料绘画。

套用一句大俗话来形容的话,陈彧君、陈彧凡两兄弟算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两兄弟经常以组合的方式参加很多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他们去年在德国刚刚做完个展,而这与他们所签约的画廊是海外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彧君这次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当然不是传统的油画。“绘画本身并不是我创作的主要目的,它更像是一种承载思想的物件或者文献。”陈彧君说,“我的这些作品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空间,因为面对一样的空间,很多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思考。”

观点

“局内人”派对以及中国元素

虽然威尼斯双年展的江湖地位举足轻重,但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信息交流显得越来越便利,之前需要等待两年才能“迸发”的艺术活动越来越显得大势已去。想要在双年展这样的艺术氛围内体验新的艺术作品和观念,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实际”。尽管管怀宾希望“能够有点新的东西”,但还是选择了已经名气在外的作品《日蚀风景》,“大家都很熟悉我的这件作品,这也是策展人选择了这件作品的主要原因。”

所以,像威尼斯这样一贯带有浓重的政治符号气息的双年展越来越变成业内人展示影响力的“局内人”派对,艺术作品本身以及艺术家本人的想法显得越来越不重要。

对于中国艺术家在西方的情况,看起来很有热度,但实际上也不容乐观。“不久之前在德国展览的时候,我们就和当地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有过沟通,虽然现在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但是中国的艺术想要进入西方的体系非常难。”陈彧君说,他谈了三点看法:“首先,现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保护本土的艺术是每个国家都会采取的措施。另外,虽然大家都说中国,但是对中国了解的人并不多,在艺术圈一提起来就是一些和政治相关的东西,而并不会关心到艺术作品本身。最后就是整个中国的艺术圈对外国人来说显得很混乱,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收藏家和画廊,因为他们对中国的艺术家持有怀疑态度,他们会担心画廊之外艺术家会进行私下的交易,这对整个收藏市场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相关阅读】

一次以艺术为核心的对话

钟飙携 “幻真的宇宙” 大型绘画装置登陆威尼斯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