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芳 《天子》
姜国芳是当代一位有很高写实功力和很有修养的油画家,他的成长经历与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有密切的联系。文革之后的1977年,钟爱绘画、掌握了初步造型能力的他,从江西南昌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为他实现画家的梦想提供了可能。社会改革开放的文化氛围给包括他在内的艺术家们,创造了认真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良好机会。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和阶级斗争频繁,几代艺术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油画在本土扎根和开花结果,奋力拼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艺术家对西方油画,不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形态的,从观念到技巧,都没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有志于为中国油画事业奉献才智的新一代艺术家面前,摆着一个个需要攻克的课题,以完成继往开来的重任。抱着如饥似渴心情学习绘画的姜国芳,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走进艺坛的。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得到詹建俊、靳尚谊等先生的教诲,苦练油画基本功,在造型、色彩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又经过长期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不断自我突破,终于跻身于当代油画名家之列。近几十年来,中国艺术家和大众割不断写实绘画的情结,又与对前卫艺术过分推崇观念、抛弃绘画形式美感的失望心情不无关系。人们越来越相信,包括写实油画在内的,用心、眼与手配合的绘画直接表达人的真切感情,是別的绘画方式和手段不能替代的。这便是新崛起的中国写实油画学派,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的原因。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作画态度极端认真,求其技术精湛、语言技巧完备和形象的真实生动,姜国芳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经常听到有人议论写实绘画的不足,认为它们缺乏写意性和批判性的精神品格。这一不足在当代中西写实绘画中确实存在,不过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绘画创作不避讳精微、细致的描写手法。技巧的精微细致与否,并不关乎绘画品格的高低,关键是作品既要写形,又要写神,要形神兼备;既要关注细节的描写,又要不失整体感。中西优秀的写实绘画都反对“谨毛失色”,也都主张在精致中展现宏大的精神。此外,绘画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性,应该主要体现在具体作品承载的人文内容上,而不是流露在表面的题材选择上。真实地表现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丰富性,使人们在绘画欣赏中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这也是具有现实品格的写实油画的应有之义。姜国芳通过绘画实践,逐步加深了对这些原理的体悟。他从对写实油画技巧的单纯酷爱、执迷,逐渐思考油画与社会、与人的关系,研究写实油画必须具备的现实意义。从80年初在画坛初露锋芒之后,他不断有新作问世。他和一批同道不顾激进艺术思潮如何张扬,仍在写实油画语言的纯粹上苦苦钻研。80年代末,姜国芳在《西藏组画》中呈现了他成熟的、带有唯美情调的古典写实油画技巧。之后的几十年,姜国芳几乎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紫禁城皇宫题材的创作上。他完成的近300幅作品,以一位现代画家的视角,描写清朝(1644—1911)皇宫内的各种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生活。他的选材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以清史为基础;但他的作品不是全面纪录清宫历史,不是如实地还原历史场景,而是“以现代人的观念去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在他的描写中不可能不触及一系列伦理、道德以及人性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用绘画语言作出暗示性的回答。这些回答无疑凝聚了他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姜国芳说“紫禁城融入了我的生活,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我想,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也反照出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不能不让他的思想超越绘画而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以至于对他的艺术与人生之路,产生深刻的影响。姜国芳笔下的清代皇宫人物有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有国力衰败期的慈禧、光绪和到末代皇帝溥仪,有皇后、皇妃、宫女以及幼年的皇太子;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有不同类型的宦官;有群像、单人像。有礼仪场面,也有日常生活情景的描绘……生动地传达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深宫大院里繁褥的礼节和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描写了各种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富丽堂皇的礼仪和华美的服饰后面,是盛衰荣辱的历史和充满血泪的个人经历。姜国芳用他对这段离我们既遥远又很近的历史的审视,表达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表达隐藏在他内心的思想感情。
紫禁城,其金碧辉煌、壮观雄伟的建筑和华丽典雅的布置陈设,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皇权的象征,饱经时代变迁之沧桑,其内部各种势力的争斗和博弈,其等级森严的制度对人和人性的残酷压制,又是中国文明史上黑暗面的见证。姜国芳在紫禁城题材选择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虽然按照写实艺术的要求竭力客观地呈现而不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联系中国社会现实的复杂思考和他的感情爱憎。在表现形式上,他敢于突破古典写实绘画固有的时空观念,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适当借鉴西方超现实主义手法,创造出一些超越现实时空的画面。这说明,在长期绘画实践和积累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在与国外艺术频繁的交流中,姜国芳的艺术观念不断有所变化。他固守古典写实绘画的阵地,但同时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开放的胸襟,尊重与古典艺术相悖的各种新的探索和试验,并适当地拿来为我所用。
姜国芳的这种开明态度,也表现在他对青年艺术家姜川艺术创作的态度上,他宽容甚至赞赏姜川的艺术创作,不仅出于父亲对儿子的爱,还因为他在姜川身上看到了他的综合艺术才能和潜质,看到了他的创新锐气。姜川在西方接受了建筑和设计教育,虽然受西方现代艺术的熏陶,但父亲的绘画经验和成就,对他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值得注意的是,他十分关注艺术观念,但同时重视手艺;他的艺术很“自我”,但同时不忘艺术作品应有可传达性即“公众性”。他用综合材料制作的《大玻璃系列]》和《大玻璃系列2》,从他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感觉出发,受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镶嵌画启发,运用新的材质和新的艺术符号阐释不同时空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互不衔接的“故事”组合在分别以龙和凤为中心的圆形构图中。中国神话中象征阳和阴的龙凤伴随着飞机、大炮、轮船等现代科技产品。他广泛地运用了象征、寓意手法,来表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他把那些有感而发的故事看成是自己的“思维日记”,灵感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具有幽默、调侃的意味。具有观念性的内容和色彩绚丽、充满光感的现代形式,与姜国芳的紫禁城系列的古典绘画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以中国文化为题材表达自己的现实感受,还有不循规蹈矩而努力用创新语言展示独特艺术面貌这些方而,两者似乎又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总之,姜国芳清晰地认识创作紫禁城系列的意义,宏观地把握清代历史的精神实质,调动古典写实油画语言造型严谨、色彩丰富浑厚、笔触和肌理美感,以及光线明暗变化等手段,整体而细致地描写紫禁城宫殿雄伟华丽,精心塑造人物形象,专注人物性格、气质和内心感情的刻画……在语言的精微与广大上苦下功夫,完成了这一宏构巨制。应该说,这是姜国芳人生和艺术历程中重要的一搏,其成果为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增添了新风采,也隐约预示了他未来创作的方向。
【相关阅读】
【编辑: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