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修复热启示:不能为房地产造“假古董” 2013-05-15 11:12: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邓卫华 叶健 李亚楠
当前多地兴起的古城保护修复热,引发了专家和地方干部的热议。许多受访者认为,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牢记科学发展理念,以科学考核机制和国际思维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当前多地兴起的古城保护修复热,引发了专家和地方干部的热议。许多受访者认为,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牢记科学发展理念,以科学考核机制和国际思维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保护与修复重建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些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在古城保护修复改造过程中,必须要处理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遗产和房地产的关系。首先,不能毁了遗产建房地产。台儿庄是一座二战中被摧毁的古城,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保留了“明清时代运河村庄风貌”遗存的古城。2006年,台儿庄原本已经与上海一家房地产企业签订房地产开发改造协议,准备投资6亿元建设一片居住新区。后经时任枣庄市市长及时叫停,才保住了这一珍贵遗存,并在此基础上修复台儿庄古城。

其次,更不能为了房地产造遗产。许多造出来的“假古董”不仅没有特点、也没有市场和生命力。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的深厚历史,是那些“假古董”完全无法比拟的。

二是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许多古城历经千百年自然和人为损毁,彻底修复需要科学严谨论证和规划。因此,在古城保护修复的过程中,应根据区域发展实际以及所能募集的政府和社会财力,先保护、再修复,切不可急功近利,对古城进行掠夺式开发和修复。

中国文物协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说,旅游和古城保护相结合必须要有度,即必须以古城保护为前提,而不能以旅游的需要来决定古城保护,这样才能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地方发展和国家大局的关系。在古城保护修复工作中,保护是根,利用是本。台儿庄古城在保护修复中,抓住海峡两岸经贸文化往来交流日益密切的机遇,深入挖掘台儿庄大战这一国民党在抗日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台儿庄古城打造成全国首个“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示范基地”。现在,台儿庄古城已成为台湾居民重要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约6万名台湾同胞观光。

成败得失中的三点启示

有关专家认为,纵观近年来全国一些古城古镇保护开发热潮,总结其中成败得失,有如下三点启示: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是古城保护修复的关键。古城保护修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富民兴业,而不是建设形象工程、与民争利、攫取土地收益。

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由同济大学课题组调查研究编制完成。台儿庄古城在保护修复中,在遍查历史资料和寻访古城老居民基础上,历经三年论证和规划后方才上马。与之相反,一些未经科学规划、为了政绩匆匆上马工程,不仅不能达到保护文物、安民利民效果,反而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永久破坏。

多位专家认为,在古城修复保护工作中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需要建立相应的用人导向激励约束机制,遏制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的冲动。引导建立长久的保护机制,把对古城进行科学修复保护工作热情,纳入所在地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提拔重用成绩卓著的官员,对那些一味追求政绩造成损失的,追究责任进行处罚。

第二,古城保护和修复必须秉承文保思维、树立国际意识、融入现代理念。

今年年初,山东聊城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点名批评,因其将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大批民居拆除,破坏了古城整体风貌。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古城等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意识,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情感基础,一定要非常珍惜,细心保护。

此外,以世界眼光和现代理念对待古城保护修复,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古城的初衷。台儿庄古城在修复之前,就十分注意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规则,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权威组织的专家论证,台儿庄和波兰华沙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战火毁坏可以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此举为保护古城、吸引游客奠定了一个高起点平台。

融入现代理念,重在适应现代生活的便利性。台儿庄古城在保护修复中,对古城内的给排水、电等设施,按现代城市功能要求进行建设和配置,修复后的台儿庄古城,是一座适宜人居的“现代古城”。

第三,古城保护修复,一定要以人为本、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有人居住方能形成“城”,有商业交易方能形成“市”。

平遥古城自1997年成功申遗10多年来,城内5万多居民已经迁出一半,但仍保留了约3万居民和外来经营者在古城和谐共处。台儿庄古城在保护修复中,造“城”先造“市”,如今,这家投入运营仅两年的古城,不仅保护了文物,每年吸引300多万游人,还带动枣庄10多万居民增收就业,促进了富民就业和海峡两岸交流。

【相关链接】

建了个百猫坊“假古董” 真文物却在受风吹雨淋

“文物造假”被揭穿 “假古董”产地萧条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