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博物馆破茧求生 2013-05-17 10:03:56 来源:北京商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许多博物馆都将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记者发现,除了展览展示创新外,一些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也正悄然发生改变。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许多博物馆都将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记者发现,除了展览展示创新外,一些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也正悄然发生改变。

数字化建设

考虑分级收费展览模式

博物馆数字化,即利用三维建模、虚拟导览、激光雷达扫描、特种视效等现代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博物馆的某个文物、某个场景甚至整个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

一般而言,数字博物馆只是实体博物馆的网上展示,其参观效果接近于观众实体参观效果,但是,对于文物整个三维细节观看,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只选取部分重点文物提供这样的观看效果。

与其他博物馆不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正在考虑对更多的文物提供三维细节展览观看服务,并且对文物的三维展览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类型的观看需求进行一定的收费。“比如对商业开发需求而言,他们利用博物馆提供的三维展示图像搞商业开发,实际上是利用我们的产品获取利润,因此对于他们的收费,就存在合理性。并且我们还可考虑对不同商业性质的需求,实行不同价格的收费。”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公司副总经理邱刚介绍。

邱刚指出,对文物展览收费只是针对个别商业用途以及科研用途进行,并不会妨碍普通观众参观博物馆以获取信息的需求。“普通观众对于文物的信息需求大多仅限于文字介绍、文物的平面展示,并不会如科研需求和商业开发需求那样,要求观看文物的三维细节展示。因此,这类收费并不会妨碍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

不过,邱刚强调,目前分级收费模式,只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初步想法,并没有进入到实施阶段。此外,博物馆的数字化收费,还可能涉及一些政策性规范。目前博物馆对于个人文物展览进行收费,在法律法规上还有待商榷。

衍生品开发

正寻求定向销售

当下,博物馆的衍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都非常普遍,各家博物馆虽都开发出了各自的衍生品,然而,除却少数几个实力较大的博物馆之外,各博物馆的衍生品销售情况却大都不容乐观。

“以古钱币博物馆销售为例,目前主要的销售大多数是在博物馆内进行,或者在参加的各种展览活动上。而这两种的销量都不容乐观。”北京古钱币博物馆副馆长顾莹介绍。

为了突破博物馆衍生品的销售瓶颈,顾莹表示,目前他们博物馆正在试图运作定向销售模式。顾莹口中的定向销售模式,即与销售商家签订定向协议,根据商家购买情况来制造相应数量的衍生品,以改变衍生品生产出来销售盲目的状态。

另外北京古钱币博物馆还正在考虑,与工美集团这种在工艺品销售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合作,将衍生品的市场销路打开。

实际上与具有销售优势公司联姻的做法,湖南省博物馆已经先行做了尝试,湖南省博物馆与上市公司湖南千金药业集团联合开发衍生品,并且相互间建立了产品营销合作关系,扩大产品的销售。湖南省博物馆目前主推销售的衍生品养生枕就是两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事实证明,这将是以后博物馆衍生品打开销售市场的良策之一。

博物馆营销

愈加时尚亲民

以往博物馆的宣传莫过于组织一些活动或者在自己网站上发布一些信息。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的普及,如今博物馆的营销正变得更加亲民、时尚。

早在2010年初,国家博物馆就陆续开通了新浪、腾讯官方微博,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如今总粉丝数已达到380万,发布原创微博7400多条。

除了利用微博外,国家博物馆还瞄准了微信。去年12月21日,国家博物馆就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观众可通过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获取参观、展览和各种活动信息。更为方便的是,无论是在展厅现场,亦或身处远方,观众都可以通过微信“阅读”国家博物馆,即使已闭幕的展览依旧可以欣赏到。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订阅人数已突破1.3万。未来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还将拓展语音导览的数量,并实现票务预约功能。

国家博物馆还推出二维码导览方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在展厅中,观众只需使用智能手机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展品说明牌上的二维码,访问对应网址,就可以现场获得关于展品的图文信息,甚至音视频信息,来了解对应展品。通过保存网页,即便离开展场也可以反复阅读展品介绍,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一键分享,迅速传播给好友。

在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看来,博物馆利用微博、微信、二维码扫描等各类电子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博物馆的营销已经进入到一个亲民时代。

【相关阅读】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庆祝国际博物馆日

上海博物馆“开”进浦东国际机场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