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家故宫,看邻居“印”象 2013-06-20 15:25:26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作者:黄哲
在北京这个对外交往的中心,比起欧美列强,这个文明古国兼邻居,更多只是出现在餐桌上。故宫博物院一位工作人员幽默地介绍,“印度文物在中国大规模展出历史上应该是首次。非要严格来说,可能是第二次——上次是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咱家故宫,看邻居“印”象

中国的紫禁城、英国的博物馆、印度的宫廷文物,俩文明古国加一个近代霸主,又都是各自最引以为傲的部分,这三个关键词强强联合,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合?非得到故宫午门展厅亲身感受一下才知。

随兴衰荣辱 由内而外绽放

印度展?听着新鲜。的确,在北京这个对外交往的中心,比起欧美列强,这个文明古国兼邻居,更多只是出现在餐桌上。故宫博物院一位工作人员幽默地介绍,“印度文物在中国大规模展出历史上应该是首次。非要严格来说,可能是第二次——上次是唐僧去西天取经。”

作为世界领先的艺术和设计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的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以下简称V&A)博物馆尤以来自印度次大陆的艺术藏品冠绝全球。也正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年代,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元首也第一次正式兼任印度国君。“这个展览是专门为来故宫参观的中国游客设计的,此前从未在别国展出过”,旨在让中国人认识自己这个原本熟悉的陌生人。展览策展人、V&A亚洲部总监安娜·杰克逊如此解释办展初衷。

数千年来,在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及莫卧儿王朝等强大帝国统治下,印度形成了独特而辉煌的文明。那里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的诞生地,同时也受到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十七世纪后,莫卧儿王朝开始衰落,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同时,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也催生了很多精美的艺术珍品。和中国等东方古国一样,印度文明,也是由最高统治者、统治阶层至民间由上而下推行,最终由外力强行作用。

此次展览也遵循了这一文明演进逻辑。第一部分“宫廷朝会”,从统治者表达和行使其权力的主要场合及相关礼仪,让观众认识印度文明的核心驱动力。第二部分“宫廷生活”,由前殿延伸到后宫,但和中国、日本等儒家文化圈不同,印度统治者的“私生活”,从婚姻、家庭关系和消遣娱乐都高度公开,且具有政治意义。第三部分“宫殿之外”,将国王的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在王室庆典和宗教节日的盛大游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第四部分“西方影响”,体现半殖民地、殖民地化的近代,印度统治者先是对来自西方的珍奇商品兴致勃勃,将其吸收到自己的宫廷文化中,然后开始效仿西方生活方式和做派,并让西风压倒东风、成为新的王室身份象征。

龙胜“具”体 象擅“绣”丽

印度宫廷的精华,放在中国的故宫门楼展览,即便不联想到“踢馆”,也难免让普通观众有攀比心理。那么同为文明古国,两国的艺术、特别是宫廷艺术又有怎样的不同?

如果你是刚参观完故宫博物院其他展馆,不难发现中国宫廷对精美的家具,比如多宝格、罗汉床、书案情有独钟,墙上也会挂上名家书画,以彰显统治者的品位。在午门展厅则大相径庭,历史现实正如你所见,“印度宫廷里很少看见豪华的家具,墙上也看不到绘画,他们所有的华丽都体现在纺织品上。在莫卧儿宫廷和拉其普特宫廷,地毯、纺织品制成的屏风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景观。”杰克逊女士介绍说。

中国刺绣同样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但相比之下,印度宫廷刺绣仍有一手绝活胜出一筹。那便是由古吉拉特男绣工制作的链行针刺绣。“链形针使用缝制皮革的钩针完成,绣上的图案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是印上去的。”杰克逊女士指指面前的展品。但有一点,中印统治者有着同样的爱好,那就是如果是奢华面料,刺绣所用的线会包上或镀上金银,以彰显衣服主人的身份。

虽然中国宫廷艺术晚期也受到西方影响,但直到清廷灭亡,后者充其量是大江大海中的几朵浪花。西洋艺术及生活方式在印度,和政治领域一样,最终实现了喧宾夺主,莫卧儿皇帝还鼓励土著艺人模仿学习欧洲设计。展厅中的宫廷服装从头看到尾,宽大的长袍最终被混合了印度和欧洲风格的收身衣服取代。东西合璧的代表作,就是将印度传统小腿包身与西式马裤上半部的宽松相结合的“焦特普尔马裤”。作为艺术领域的王冠,绘画方面,西方的传入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印度古老的传统,比如肖像画除了效仿西方的油画,也开始模仿照片效果。

展品推荐:

第一部分(共23件):

“兰吉特·辛格的黄金王座”

用饰有花朵和叶子图案的金片装饰,生动体现了旁遮普锡克教统治者兰吉特·辛格大君著名的奢华风格。王座的设计理念和中部收窄的形状有着各种宗教艺术造型的特质,象征着贞洁和创造力,造型独特而神圣。

“头巾饰品”

不足20厘米,却是王权真正的象征,类似于中国的发簪,绿宝石、红宝石以及可能是黄晶的宝石经过切割,精确贴合每个叶片的形状,最多的一个叶片上有七颗小的红宝石。在镶嵌之前,叶脉已在成形的宝石上刻画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部分(共37件):

“弦乐器”

功能性与装饰性兼备,外形主体看起来像中国二胡,但底部却颇具想象力地做成孔雀状,甚至用真正的孔雀羽毛装饰。它在古印度语言中叫做“塔乌斯”,原意就是孔雀。可惜演奏方法已经失传,只能推测。

《放风筝的贵妇图》

这是策展人杰克逊女士私人的最爱。别看只有杂志大小,但此物名为“纳扎尔”,意为“凝视”,正是当时一种用于私下传递、悄悄观看的流行时尚。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印度宫廷画家全是男性,不能近距离为贵妇作画,所以画中的贵妇并非写实,其弯弯的大眼睛、撅起的小嘴和有阴影的双颊,只是艺术想象。

第三部分(共29件):

《科塔的拉姆·辛格二世游行图》

君主头顶绿色的光轮,意气风发地骑着装扮华丽的大象,在首府的街道上行进。四名手持拂尘的侍从在为他扇风。他所骑乘的大象的象牙托起一个平台,一位舞女正在上面表演,其他侍从和乐师步行尾随其后。

“象轿”

上面画中场面的现实版。象轿是用绳索固定在大象背上的一个座位,用象征王室的图案进行装饰,木框架镶上了金片或银片,旨在用贵金属彰显国王的威严,吸引人们关注国王及其所乘坐的皇家大象的威风和华贵。

第四部分(共24件):

“棋和棋桌”

这张桌子是印度宫廷中较早的西式家具之一,但高度与西式的桌子不同,表明人们在使用这张桌子时可能是坐在低矮的座位上。这张桌子的装饰非常朴素。桌子的弯脚沿袭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家具风格,桌腿仿照动物腿的形状制作,末端是像爪子一样的脚,桌腿的上部有牙雕的莨苕叶形装饰。

《印度宫廷的辉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展》7月31日 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凭故宫当日门票参观

【相关阅读】

印度宫廷艺术首次走进故宫

印度宫廷艺术珍品展亮相午门

台北故宫院长:两岸故宫应用平常心交流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