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400皇家珍品今秋登陆英国
0条评论 2006-11-17 01:04:00  
今年秋季至明年春天,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将在伦敦举办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中国皇家艺术精品展,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400多件清朝皇家珍品将向西方社会重现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强盛和丰富艺术内涵。据悉,这次展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品在中国境外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亮相。   展出珍品大曝光   根据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提供给早报记者的资料,这个名为“中国:1662~1795年的三位皇帝”的大型展览将从今年的11月12日正式开始,至2006年4月17日结束。展品中的90%以上由故宫博物院提供,其中包括了宫廷绘画、书画、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皇袍、皇宫家俱、西洋仪器、武器以及大典盔甲等等,不少珍品都是首次在中国境外展出。   主办方皇家艺术学院透露,整个展览按照不同的主题分为主陈列室、宗教、军事成就、西方交往、学术与艺术、同时代画家、绘画艺术等多个陈列室,此外还为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每人都单独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陈列室,展示他们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进入主陈列室,首先见到的是三位皇帝身着龙袍、端坐龙椅的大典圣像轴。一同陈列的是同一时期的稀世珍品:他们曾穿过的朝袍、一把红漆云龙纹宝座和围风、璧玉香筒以及珐琅仙鹤等等,这些都是当时皇宫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由皇帝颁旨绘制的宫廷绘画,这些绘画用来描述皇家的重要事件,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大多数画轴、手卷和画册都展示了清帝的皇宫、北方狩猎场(木兰围场)以及康熙和乾隆数次下江南的壮观景象。其余的画卷,其中一幅描绘了康熙和乾隆的生日庆典,另外的一套六幅则向人们揭示了宫廷的私生活。   当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多样的国家。萨满教是满族人的原始信仰,在这时和佛教、孔教一样受到了官方的尊重。这次展览专门提供了一个艺术和宗教陈列室,陈列了一座两米高的宝塔。此外,在这个展览室还设立了一座祭坛,陈列了一些精美宗教祭器。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军事成就是他们政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览上会专辟一个陈列室展示锃亮的盔甲、绣花的马鞍以及皇帝们的黑漆描金肩舆,此外还会有油画来将身着戎装的皇帝们描绘成勇敢的骑士。   这三位皇帝的一个共同特点还在于,他们对于西方文明和科技有着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包容精神。一个专设的陈列室陈列了绘画、西洋钟表、装潢艺术品以及耶稣会传教士与清廷的关系。这些人十六和十七世纪到中国宣传基督教,其中一些人留在清宫并成为宫廷的重要成员,在技术方面,就如何使用西洋仪器给皇室提供建议,同时他们还提供画师来引导清宫廷画师采用西方绘画风格。这次的展览就将包括一幅由著名的基督教士兼宫廷画师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所作的画及清朝宫廷画家的一些作品。   在康熙陈列室中,专设了一个书房陈列文房四宝及其他文具,还有一幅康熙帝戴着学者便帽、伏案写作的肖像画。雍正皇帝的陈列室中则展出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宫妃画轴、装饰艺术品,以及这一时期制作精美的瓷器。   乾隆皇帝是一位痴迷的收藏家。在他的陈列室中,与他所收集的珍稀古玩古画一起展出的,则是被世人称道的乾隆书法珍品。   在古代和现代中国,象征繁荣昌盛的作品随处可见。意寓长寿的汉字、菊花、仙桃,盛开的梅花以及葫芦等等,都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这种主题也是宫廷珍品中必不可少的。此次展览的最后一个陈列室集中了这一主题的绘画、刺绣及其他珍品。例如,双葫芦象征了昌盛的后代延续,而桃子则意寓长寿。   此外,还有不少双关语的象征作品,例如,“鹤”是“合”的同音词。稀有及珍贵材料制作的如意权杖在清朝是献给皇帝的贡品,也将会在伦敦展出。所有这些都是在北京紫禁城以外很难以见到的。   中国政府积极配合   皇家艺术学院的凯瑟琳·梅森女士透露,这次大型展览是该院与中国政府以及故宫博物院长期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争取这些稀世珍品来伦敦展出,皇家艺术学院与中国政府进行了认真地协商。在中国方面最终批准的展品中,被列为“一级品”的珍宝占到了所有展品中的一半左右,而此前中国政府所批准出境展览的“一级品”上限是15%。   中国驻英国大使查培新表示,这次展览使得世界有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故宫博物院中所珍藏的宝藏。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全力支持皇家艺术学院举办这次里程碑式的展览。”   中国使馆的文化参赞则表示,在英国有不少人都拥有中国艺术品,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出口的工艺品。他强调说,这些收藏品在艺术价值和质量上与受到国家保护的珍品不可同日而语。   多方协办赞助  皇家艺术学院的这次大型展览除了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外,还得到了来自著名企业高盛的赞助。该公司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无价珍品展览这件盛事。这些珍品许多以前从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展出过。这个令人惊叹的,清朝三皇统治时期珍品的展览,将展示中国过去文化的辉煌,它将使我们对它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外,这次展览还请到了特殊的主持: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院长杰西卡·罗森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特约教授阿尔弗雷德·默克、独立的艺术历史学家里格纳·卡拉尔、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基诺什塔以及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馆长特里维斯。   牛津大学默顿学院院长杰西卡·罗森表示,这将是皇家艺术学院在1935年举办的中国展以来最为伟大的展览。她强调指出:“展出的珍品中包括了150多幅绘画作品,这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研究中国那一时期技术的罕见机会。因为这些绘画非常脆弱,其他地方还没有类似的永久性收藏。”   特殊保险   由于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珍品在中国境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是范围最广的展览,其中还有不少艺术珍品属于“一级品”,因此将全部以额外保险艺术品的名义运送到伦敦。  皇家艺术学院的凯瑟琳·梅森女士向早报记者表示,他们将与故宫博物院、中国政府以及英国政府密切磋商,确保珍品在运输和展览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据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将占这次展览的艺术品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除了这些主展品外,皇家艺术学院还将仔细地选择一些英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大部分来自英国公众和私人收藏,包括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大英图书馆。除了展览外,主办方还组织了一个教育和展览的配合项目。其中包括,小组讨论、现场座谈、晚间助教、教育指南、公众陈列室会谈等。(东方早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