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终将一见“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0条评论
2006-11-17 23:03:00
陕西省文物局长介绍来沪展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报道提示 今年12月,上海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局将联合举办“周秦汉唐文明大展”。200多件文物中,90%以上是国家一级文物,且多为皇家之珍,堪称再次轰动全国的重要展事。张廷皓介绍:“国家文物局有规定,每次展出文物一级品不能超过25%,而这次却达90%,这是史无前例的。” “陕西文物局全力支持上海的‘文明大展’。由上博‘点将’,在文物安全的情况下,需要展出什么文物,就给什么。”这是日前陕西省文物局长张廷皓在西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新近发掘,没有走出过陕西 张廷皓告诉记者,展品中有不少是新近发掘的、没有走出过陕西的珍品。 1974年发掘的秦陵兵马俑曾经漂洋过海,先后到过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比利时、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累计2000多万人次。而即将来沪参展的彩绘俑和绿面俑,却是首次走出秦俑馆。 1999年,秦兵马俑考二号坑出土了6件彩绘跪式武士俑和2件彩绘绿面俑。彩绘俑的颜料结构和分布各不相同,有的先在陶俑上涂一层生漆后上色;有的局部涂上生漆。发髻和发带上主要是赭石色或朱砂红,袍衣为粉绿色,腿部为粉绿色或深红色,脚面为粉白色。绿面俑除了发须、瞳仁是黑色外,脸部涂有绿色彩绘。这些生动逼真、色彩鲜艳的秦俑立即成了考古界研究的重点。几年来,他们攻克了“如何不使生漆干后卷裂,出土彩绘俑颜色不剥落”这一难题,使彩绘俑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得以展出。但是,绿面俑脸部的颜色,迥异于其它俑的肉红色和粉白色,是化学变化所致,还是当时工匠模仿某些肤色的真人绘制,或是某个工匠的恶作剧?至今还是个谜。 此外,还有秦始皇陵7号陪葬坑发现的青铜水禽和唐李宪墓的跪拜俑。10多件青铜禽类文物,有的出土时已破碎,后经陕西省考古所与德国文物修复专家合作修复,这次将展出鹤、天鹅和凫等各一件。双手拱持朝笏、匍匐在地的跪拜俑,出土时已破碎成20多片,经专家修复后,至今还在考古所“待命”,从未公开展出过。 即使在西安也难谋一面 “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的展品主要来自陕西省各地的博物馆、考古所、法门寺等文保单位,有些展品即使在西安,也是深藏不露,游客难以见一面的。 珍藏大量唐代皇室珍宝的法门寺博物馆,将提供80件珍贵藏品到上海参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八重宝函。那是1981年5月4日,在法门寺地宫发掘中,发现了一个银棱顶檀香木宝函,从中取出了重重套着的7件宝函。宝函或金或银,上面雕刻着菩提树、佛像、双龙戏珠、伽陵频伽鸟等图案。宝函出土后,与鎏金锡杖一起,列为法门寺博物馆的主要展品;但陈列在博物馆大厅的宝函和鎏金锡杖是复制品,真正的文物秘藏在博物馆库房,这次将走出库房,让上海市民一睹其真容。 同时走出库房的还有5件“随奉面真身菩萨绛红罗地蹙金绣衣、坐垫”。蹙金工艺至今还是个谜。蹙金绣采用的捻金线又称圆金线,在每米蚕丝线上缠绕金丝三千转。捻金线平均直径仅0.1毫米,最细处0.06毫米;目前的冶金技术仅能抽出0.3毫米的金线,世界上手工捻金线最细直径也仅0.2毫米。这5件蹙金绣衣、坐垫一直藏于库房,用黑布遮盖着。 “六骏”目前不可能团聚 大展精彩纷呈,看点颇多;但最具悬念的是唐“昭陵六骏”是否有可能全部在展览中现身。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其中有唐太宗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马呙”,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臬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勒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征略洛都时所骑的“飒露紫”。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马呙”被文物贩子盗运到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则留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次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四块浮雕将破壁而出,齐集上博;但收藏于宾大的“飒露紫”“拳毛马呙”无法同时展出。张廷皓说:“不管宾大采用何种方式得到这两匹马,但当时出境是非法的;如果同意展出,等于承认了它们的合法性。因此,只有等它们回归故里,才有可能同时展出。” 摘自<解放日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