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质疑“钱钟书遗墨”
0条评论 2006-11-17 23:09:00  
金仕德表示,根据拍卖法拍卖公司没有保真的责任  近日,一场由金仕德公司即将举办的小型拍卖会引起了早已深居简出的钱钟书遗孀杨绛先生的关注。这是因为在拍品中有一幅书法作品标明是杨先生的已故先夫钱钟书所作,但其真实性却存在诸多疑点。  杨绛托友人电告:《秋月斋》疑为伪作6月22日上午,杨绛委托其好友吴学昭致电记者透露,一家名为金仕德的拍卖公司将于6月27日举行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其中一件编号为514号的拍品为“钱钟书的书法作品———《秋月斋》”。吴学昭转告记者,杨绛认为钱钟书的这件作品有可能为赝品。  “杨绛先生跟钱先生一起生活了那么久,对于钱先生曾经写过的字非常熟悉,知道他曾经写过什么字。”吴学昭在电话中说,“当杨绛先生从朋友处得知,金仕德即将拍卖的作品中有一幅《秋月斋》署名为钱钟书所作时,她觉得不应该让买这幅作品的人上当。”吴学昭还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杨绛先生可以和记者通过电话说明情况。”   次日,记者致电吴学昭,表示想向杨绛先生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吴学昭通过电话与杨绛沟通后,转告记者,杨绛先生希望在金仕德展出该书法作品后,看过作品再发表具体的意见。  预展现场亲见《秋月斋》  按拍卖常规,金仕德在正式拍卖前将举办两天预展,供买家事先了解拍品情况。6月25日早9点,记者来到首都大酒店二楼锦云厅预展现场。记者看到,各个小隔间里挂满了即将于6月27日拍卖的书画作品,现场只有十数人走来走去欣赏作品。  记者找到514号拍品,一张白宣纸上写有“秋月斋”三字,落款是“钱钟书”和一方小印。而旁边的说明中在作者栏后则是“钱中书”三字,创作年代不明。记者向在场的金仕德拍卖公司一位姓赵的工作人员求证,“钱中书”是否就是《围城》作者、著名学者“钱钟书”,赵先生肯定说就是钱钟书。  随后,记者花100元买到金仕德拍卖公司编辑的拍卖图录,上面详细介绍说这件作品是“水墨纸本镜心,37厘米,高75厘米长”,估价为2000—5000元人民币,并介绍作者为“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聚槐,笔名中书君。作家,获副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等院校任教。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后调文学研究院任研究员,著作颇丰。“记者发现,这段介绍文字很不正规,钱钟书的生平只写了他的生年却未写明卒年。  杨绛看作品后指出:该作不似钱所书在拍下《秋月斋》后,记者会同摄影记者来到杨绛住所。杨绛委托他人告诉记者,自己不愿意接见媒体记者,像片可由他们转交。记者于是将存在相机中的数码像片转交由杨先生过目。  杨先生看过照片之后转达了几点意见:首先,字不像钱先生所书,从字体上来看不像。并且,杨先生还提醒说,这幅作品没有上款,说明是写给自己的,但是钱先生一生就没有过“秋月斋”。另外钱先生一生从来不写悬腕大字,而且钱先生的字在外流传很广,他的印章和落款很容易模仿。  金仕德表示“没有保真责任”   记者随后与金仕德取得联系,并告之有专家怀疑这幅署名“钱钟书”的作品可能是伪作,继而向其询问该作品的来历及委托人情况。  金仕德赵先生表示拍卖公司有义务为委托人保密,不便透露。但是他强调说他们拍卖这些作品,和委托人有合同签订,而且委托人证明作品属于他,然后经过文物局过目,没有发现需要特别保护的限制品才会进入拍卖预展。他还表示这个委托人同时委托拍卖了几件现当代名人作品,他强调说根据拍卖法拍卖公司没有保真的责任。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金仕德公司与国内著名的嘉德、翰海不同,是一家规模并不很大的拍卖公司,以前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次拍卖是拍卖了河北某贪官的受贿书画。记者就金仕德所称的“根据拍卖法拍卖公司没有保真责任”询问一些收藏界专家,专家表示,如今在拍卖市场拍卖名家假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一些大拍中,尚有许多天价作品难辨真伪,在小拍中,更是充斥着大量的假作。但是,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确有规定,拍卖公司在没有申明拍品是真的情况下不承担拍卖假作的法律责任。 摘自:光明网-新京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