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地为玄锡黄铜 徐闻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铜甬钟
0条评论 2006-11-17 00:12:00  
最近,徐闻县西连镇水尾村附近浅海发现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甬钟。
   这是该村渔民在村子附近海区捕鱼时捞起的。渔民刚捞起时以为是石头,因为甬钟内外长满蚝壳,仔细辨认才发现是一件器物。经该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吴凯初步鉴定,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甬钟。吴凯认为,这一发现可能将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推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该铜甬钟质地为玄锡黄铜,总重15公斤,通高62厘米,钟顶称舞,舞长26厘米,钟体边棱称铣,两铣间宽38厘米,枚(柄)长26厘米,枚上铸环,径6厘米,枚间有3道加强箍。圆柱柄尾径5厘米。钟体狭长,上窄下宽,口缘内凹,横截面为扁圆形(橄榄形)。上体和铣棱加饰方条纹,下体素面无校(乳丁)。编钟铸造精细,使用了“分范合铸”方法。钟顶封闭,构成了合瓦式的钟腔结构,起到共振腔的作用。
   甬钟是编钟的一种,而编钟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青铜器。编钟始于殷商,3枚一组,直至战国大型的曾侯乙编钟的出现,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