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2005年对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来说,依然是创造"神话"的一年。以内地拍卖巨头中国嘉德为例,2005年全年的成交总额达17.7亿元,而2004年的成交总额为10.67亿元,其骄人战绩足以窥见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程度。
通过公开的数据粗略统计,2005年的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状况同样令业界振奋,全国有接近80个拍卖公司组织了2005年度的艺术品拍卖活动,而2004年举行艺术品拍卖的拍卖公司约有50家,整个二级市场规模在2005年迅速扩大。新拍卖公司纷纷成立,加入到艺术品市场的淘金热潮中,拍卖场数的激增,也加剧了竞争,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约有800个拍卖专场,平均每天约有2.2个拍卖专场,令藏家疲于赶场,应接不暇。全年总成交额虽增加,但因为有限的购买力量被分化,成交率自然有所降低。集中表现在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购买热度有所降温,这或许正是市场专家们所说的"盘整期"到来的最初信号。
2005年国内艺术品市场购买力的地域性分化更趋明显,据中贸圣佳总经理易苏昊介绍,目前国内的大买家主要以浙江、江苏和山东3个省份为最多;这其中,又以江浙买家出手最为阔绰,他说:"动辄能够拿出几千万元买下一件拍品的主要是浙江人,去年中贸圣佳举行的拍卖会上,我们一共卖出了878个竞价的号牌,最终有398人买到了东西,其中77个是浙江人,从花钱的总量上来说,他们也高居第一位。"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买家的地域特色已经在渐渐分化,2005年上半年嘉德公司对单件拍品成交额前10名的买家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既有来自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的,而藏家的收藏也更趋专门化,说明了国内收藏家日益成熟。此外,海外收藏家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嘉德秋拍中以1012万元成交的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就是由最早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瑞士藏家乌里·希克购得。
接近2005年底,秋拍市场的些许降温令大家无不关注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神话"能否续演。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收益率越来越大,势必吸引成本更高的资金进入,而高成本资金又会带动收益率提高,随之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这是经济学规律。此时的调整应被看作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好的信号,市场已经在自发调节,以抵御可能到来的高风险。(李艳锋 上海证券报)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