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共振2007——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彭 肜
近来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十分繁荣的局面,但是当代美术展览的质量却显得参差不齐。就最近一段时间的展览来看,深圳美术馆与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共振2007——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可以称得上是近来我国美术界十分重要的一次展览。它的成功举办基于它在两个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给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带来两大启示。
第一是学术含量非常高。
这是一个具有学术含量的展览。它的学术性来源于策展思路的前沿性。策展人眼界开阔,对艺术具有非常敏锐的学术感觉。当代艺术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正如策展人鲁虹先生多次揭示的那样,这个特征就是“图像的转向”!从美术思潮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建国以来中国油画分为四个前后相续的话语阶段,即革命美术话语、人道主义话语、激进的现代主义话语和图像学转型后的美术话语四个阶段。这个展览可以说是紧紧抓住了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思潮的前沿问题,从而使展览具有很强的学术含量。从入选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品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除了对艺术抱有非常敏锐的学术感觉之外,这个展览学术含量这么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体现出一种学术上的连续性。回顾深圳美术馆近来所策划的展览,从2002年“观念的图像”、2003年“图像的图像”到 2006“嬉戏的图像”,再到今天的“共振2007”,策展人把“图像学转向”这个主题贯穿到所有展览中,从而使这些展览成为一个有机的系列。这样,展览的学术境界就显得非常的卓尔不群。不仅如此,它还也为未来的美术史写作提供了一个图绘今天的中国美术地图的基本线索。这表明,深圳美术馆已经一跃而为中国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学术呈现与艺术探索的基本阵地。
第二是中国当代美展的“共振模式”。
展览名为“共振”,按展览主办方鲁虹先生和冀少峰先生的阐释,含义有很多个层次。其中有年龄的共振,区域的共振,作品与时代的共振,中国与西方的共振,甚至是架上与影像的共振等等。在这方面谈得已经很多了,我只想再谈一谈深圳美术馆近年几个系列展览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策展模式。
这次展览对参展艺术家看,是广东与湖北两地艺术家与艺术现实的“共振”与“互动”。就展览活动看,是深圳美术馆与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的“共振”与“互动”。中国是一个文化生态圈很大的国家,85新潮以来,美术展思潮风起,地域意识成为中国当代美术格局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基本特征。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先生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当代美术的地域性特征。他2004年在成都和深圳两地策划过“居住在成都”展,2005年又在云南做了一个“缘分的天空”。我曾经参加过他在成都的开幕式,亲身感受到展览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这表明,地域性的互动意识也是我们清理中国当代美术一个十分重要的着眼点,这次的“共振2007”同样承继了这个策展思路。这样,就在全国性展览和地域性展览两个对立的层次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策划空间,开创了一个当代美术展览的第三条道路。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当代美展的“共振模式”!
由于具有上述学术含量与共振模式两方面的原因,“共振2007——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这个展览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展览,它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给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所带来的启示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2007年5月28日于石家庄当代美术馆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