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十几个画家村和艺术区中,费家村并不特别显眼,然而它 “香格里拉”的名头却很响亮,香格里拉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的代名词,承载了人们对宁静和谐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香格里拉”实际上是几个工作室对外的集中称呼,代表着在费家村落户的艺术家们。跟喧闹的北京城和火热的当代艺术相比,北五环外的费家村有那么点闹中取静的意思。虽然是地处乡村,但是追溯起它的历史,却与798的形成不分先后。
出了用古瓷片拼成旗袍发财的画家
农历新年前几天,北京城里节日气氛一天浓似一天,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味道。然而,在费家村这个艺术家聚集的地方, 一切还是那么安静,对于很多搞艺术的人来说,这段时间还是创作的好时候。自从2000年从中央美院壁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辗转来费家村租房画画开始,李晓峰坚守在这过春节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最初选择这里是因为租金便宜,因为他画了几年的油画,但直到2005年才以1000元卖出一张,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压力让李晓峰喘不过气来。
2006年,他突发奇想,花了3个月时间,用500多片明清青花瓷器碎片串连成一件衣服,联系了画廊展出。没成想,这件作品吸引了很多眼球,很快以4000美元成交。不久,李晓峰又如法炮制,用古瓷片拼成一件旗袍,又卖了10多万元。像李晓峰这种奇迹在费家村并不少见,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798的后花园
画家钟卫每天过来画画,画完就回家,费家村里的有些画家像他这样,但更多的是把这里当成居住和创作一体的艺术基地。没人知道费家村里到底有多少艺术家,成名的、期待成名的、落魄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家构成了一个小联合国。这里的租金便宜,离火透半边天的798艺术区又近,于是渐渐聚拢了人气。如果说798是艺术家面向商业的一扇窗,那么这里就是他们的神秘后花园。后花园是修身养性想事情的地方,大家各干各的事情就行了,谁也别打扰谁。费家村地处朝阳区莱广营乡,离望京、中央美院和798都很近,东边有发现艺术园、农场艺术园;西边有索家村国际艺术营;北边有一号地画廊聚集地、318艺术园;南边不远就是南皋及环铁艺术区、草场地,再往南几站地就是798。
“香格里拉”吸引国外大使
1999年,搞设计和陶艺出身的韦岗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于是租下一个20亩左右的酱菜厂老旧院子,从2000年开始对这里进行改造,修整了道路和厂房。韦岗给这个艺术院落起名“香格里拉”,这是在北京第一个以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自由组合的艺术院落。就是现在的香格里拉文化艺术公社。为了扩大影响力、尽快把工作室出租出去,韦岗费了不少心思。2002年初,他与艺术策划人李振华合作创建了芥子园画廊,主要以表演艺术为主,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搞开幕式,把先锋派艺术家请来搞展览,每年搞几次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展览多为中外艺术家联展,每次开幕式都能有50至100人参加,荷兰、挪威使馆的大使和文化参赞都来过,渐渐地打出了费家村的知名度。
2001年前后,圈内有很多艺术家相继来到这里,租下工作室进行创作。搞雕塑的李刚和几位北欧的艺术家是最早进驻这里的艺术家。李刚也成了早期见证费家村成长和发展历程的元老人物,在他的描述中当时这里周围是一片片农田和高大宽敞的旧厂房,很适合做雕塑,他当即就决定从韦岗手里租下两处空间。他选中的是工厂高达6米的锅炉房,经过两个月的改造后一切就绪,他很快在这个新工作室铸造出一组铜雕。
2002年,李刚又把锅炉房改造为铸造车间,同时也放大一些挪威雕塑家的作品。这一年,韦岗改造的所有工作室基本都租了出去,租金平均每平方米每天0.6元左右。刚刚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的梁硕也在同年租用了院中一间70平方米的工作室,与他同时期进入的还有摄影家黄旭夫妇及策划人秦思源。梁硕的农民工系列、王书刚的红人系列、巴德的大鼻子系列等等都在这里创作完成,挪威雕塑家克里蒂安·布吕斯特、anne、丹麦雕塑家claus纷纷来此利用这里的工作室进行创作,并完成了自己当时的代表作品。
很快,这里的艺术气氛吸引了鼎鼎大名的红门画廊。红门画廊老板布朗决定进驻费家村,在这建立了好几处红门画廊工作室,利用他与国外文化机构的密切联系来做学术交流工作,这样几乎每个月都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在“红门画廊”的工作室生活和创作,其中很多人都留了下来,在费家村租了画室。到了2003年,费家村艺术院落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参观交流,同时新的需求也不断出现。
【编辑:叶晓燕】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