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四届成都春季艺术沙龙今日中午14:00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四川大学新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程丛林依旧为主策划,将展出程丛林、杨寒梅、何工、符曦、曾妮、邱光平、向征,郭燕等230余位艺术家的共1500余件艺术作品,作品涵盖油画、装置、雕塑、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其中大部分都是四川高校中在读的学生或研究生以及川内的青年艺术家,同时有分别来自美国、法国的外国艺术家参展。展览现场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展线2000多米。展览将持续2周,免费面向大众开放。
离开幕还有1小时,现场就已经聚集了很多社会各界的观展人士,场面热闹,并且还请来了古典乐团在现场演奏。主办方四川大学的很多学生也都扮演着志愿者的身份,在现场为大家服务。很多参展艺术家也都在现场,在自己的作品前,有的装置艺术家与到场人员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动。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已经有不少买家开始订购作品。与此同时,雅风画廊也携带其藏品占据了一个展位,其中还有何多苓的一幅作品。
记者也就此采访了特邀参展艺术家郭燕,业内公认的美女画家,同时也很勤奋。郭燕这几年的的作品一直关注的是都市人的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既彼此疏离,又互相依赖。同时包括有对环境的思考:现在的人们多是既渴望大自然,又依附着都市。郭燕表示,每次成都春沙都受邀参加了,这次参展的3件作品中有一件还是从藏家手中借来展览的,并且今年年底将在798艺术区举办一个独展。
第一届展出的有百多幅作品,到现在第四届的千余件,这其中蕴含了很多形式和方式的变化。程丛林对此表示,最根本的变化是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传播平台。实际上,这一次在会展举办大型展览的这个计划当时5分钟就谈成了。当然,我们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如果说一个双年展是从外到内的吸纳过程的话,那么我们的沙龙展就是一个从内到外的传播过程。特别是此次展览是在一个1万平米的大空间内,这种硬件支撑是少有的。从第一回到第四回,事实上也是从一个草根、本土的平台逐渐趋向国际化空间的过程。
从这届春沙的规模看,建立了一个更高的交流平台,建立了一个四川本土与其它地域之间互动的空间。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展馆平时是针对名家的,而这次针对的却是学生。因此这其中也不乏培养新生力量的意义。
谈到艺术品的符号化以及年轻艺术家的发展状态等问题,程丛林这样说到:
很多学生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后天又是另样,都急功近利。这其中也不乏好胜心、生活压力等因素。但我还是得告诉他们,什么东西走不远,什么又能走远。比如养花,植物花是有生命力的,但它生长慢。而塑料花、绢花尽管容易造出来,但它无生命。符号化的确显得很当代,单个看起来很具个性,但是三个、四个、五个院校的作品排在一起,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会互相吃掉,最终消解掉。有些东西是好,但两天就走到头了。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有的艺术家开始被一种形式符号所感动,慢慢的找到根基,一步步地深化、加强它,慢慢赋予它生命。具体到沙龙而言,事实上也是种社会的折射。在今天,时尚、流行都避免不了,但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告诉他们:什么能生长出来,什么不能。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悟、去选择……
【编辑:刘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