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生于中国湖南。
1989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现工作和居住于上海
2007年获德国Insel Hombroich艺术基金会艺术家访问奖金。
个展
2007年“美好时光——陈墙作品展” 苏河现代艺术馆 上海
2004年“陈墙作品1993-2003” Zeit-Foto Salon 日本东京
2001年“陈墙作品展” 亦安艺术画廊 上海
1995年“陈墙抽象绘画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近年主要群展
2007年“2007-中国当代艺术” 东京SHINWA美术馆 日本东京
“回转《融合》前瞻:中国当代美术 ”
海 对比窗艺廊 上海
“玻璃” K画廊 成都
“欧亚壹” ISLARD 6艺术中心 上海
2006年“我们的障碍—当代艺术展” 艺事后素现代美术馆 南京
“2006上海抽象艺术大展” 明圆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
“高档货—来自上海——上海当代艺术展” 巴黎新凯旋门顶层文化 法国巴黎
“七位画家——中国当代艺术” Zeit-Foto Salon 日本东京
2005年“病:我们今天的艺术” 南京美术馆 南京
“形而上2005——黑与白” 上海美术馆 上海
“长安大街——苏河现代艺术馆开幕展” 苏河现代艺术馆 上海
2004年“2004上海抽象艺术大展” 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
“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 爱尔兰当代美术馆 爱尔兰
“派对——苏洲河展览” 东廊艺术 上海
2003年“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2002年“CHINA CONTEMPOR 一半现代” ARTSEASONS 画廊 新加坡
“东+西——中国当代艺术展” 维也纳艺术家之家 奥地利维也纳
2001年“非常/平常” 亦安艺术画廊 上海
“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2000年“上海2000” Walsh 画廊 芝加哥 美国
艺术需要直觉,需要感知
我对绘画的态度很明确,强调直觉,强调感知,不论是画家还是观众,面对绘画,感知是最重要的。而读解更适合文字。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里,那些提供给读解的图像随处可见。很多是否是强加给人的,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倍受欢迎的。但是,一旦面对提供给感知的图像,人们却习惯用读解的方式对待,其获得的结果可能只是了解了,已知了,却不是感知了(通过认知与通过感知其两种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是提供给读解的图像替代了感知,还是感知被读解替代了?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许多人面对我的绘画,眼神是空洞的,是一种读解受阻之后的茫然。其实,对许多事,根本无需读解,直接感知就都明白了。如今,我们的感知系统在艺术方面,常常是空闲和茫然的,而我们的认知系统却一直是紧张和忙乱的。
我想,我的绘画是针对感知的,不求助于具体情节,只想把真实的感受浓缩为一种气息,通过感知传递给精神,我将描述情节的空间让出来,也是为了留给感知,好让视觉的另一半——读解功能,能在百忙中获得一次彻底休息。
艺术需要直觉,需要感知。
陈墙 2004/5/20
【编辑:霍春常】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