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6日下午2点,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我们看到了一场特殊的艺术展览,一个自制大号红绿灯设备,一条墨绿色泳裤,一块黑色手表,一排白色丙烯颜料画成的斑马线、艺术家陈建军本人以及千高原艺术空间,组成行为艺术作品《体验---身体方式NO1》和《体验---身体方式NO2》。
来自河南的80后艺术家陈建军,是中国活跃的年轻实验艺术家,他常常用现场行为表演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在他近年来的艺术活动中,陈建军总是关注当下中国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与周遭环境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彼此伤害而又彼此依赖……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行为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守侯。06年、07年分别在成都和都江堰两地展示行为艺术作品《岗位系列》,都曾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引得众多人士的关注,他还参加第8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可以算是中国实验艺术中年轻的佼佼者。
本次展览的理念是“体验”,共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用时两个小时,整个作品完成花费了四个小时时间, 每个部分又包括行为表演和图片拍摄两部分,整个作品完成花费了四个小时时间。艺术家将现场抽象的转移,对时间、空间的短暂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和逻辑,行为介入与环境的相互对应,使我们在相似的状态中体验到一种在认识……
第一部分《环境——身体方式NO.1》在只有红绿灯和人行斑马路的画廊展示空间内,艺术家独自一个人身穿墨绿色的泳裤,手戴黑色手表,背对观众自然站立在斑马线位置。每当绿灯亮起时,艺术家会在斑马路上向红绿灯方向跑着或是走着前进;红灯亮起时艺术家马上返回原来起步的地方,像平常在马路上等待绿灯一样的站着,反复动作两个小时。期间红灯时长1约1分钟,绿灯约2秒,相互交替。
拍摄部分:固定拍摄(两台数码相机,一台DV),现场拍摄(一台DV),根据作品时间的不断延长,拍出身体变化。展览开始时一张静止(红灯),一张跑动(绿灯),中途返回一张,每隔15分钟拍摄一次,静止、跑动、返回各一张,持续2小时.
第二部分《环境——身体方式NO.2》
所有的设备不变,艺术家依旧背对观众自然站立在斑马线的位置。这部分中红绿灯不再交替,而是红灯一直亮着,两个小时不变,艺术家在场地中保持动作不变两个小时。直到最后绿灯亮起,艺术家很艰难的朝红绿灯方向走去。
图片拍摄具体过程:作品开始时一张,显示绿灯后一张,开始走动时一张,行进中一张,行进到中间时一张,行进中一张,行进到对面时一张,场景一张。
这样的场景,完全就是城市交通十字路口场景的转移和复制,生活中的十字路口总是在上演着红灯停绿灯行的场景。等待的人们总是感觉红灯亮的时间永远比绿灯时间长,百般的无奈而又百般的迫不及待。整个行为作品的内容看上去似乎简单而且单调,但仔细想来,艺术家用一个常人认为漫长的时间来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来表达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可见艺术家陈建军对生活和当下人们心理的观察入微。
[编辑:亢章虎]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