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马赛当代艺术邀请展 中法政治和艺术的关键时期(图)
0条评论 2008-12-09 12:28:4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丹放

 \
展览海报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下午3点,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展厅内,来自法国的11位艺术家和来自中国的15位艺术家的作品齐聚《“偶然相遇”——成都马赛当代艺术邀请展》。这次展览也许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偶然相遇,在艺术家葛峰和何工的偶然交谈当中,产生了此次展览的念头,随着机遇的成熟展览便很快促成了。不知道中国和法国的当代艺术在这里相遇之后会擦出怎样偶然的花火。

\
嘉宾交流

\
展览现场

\
研讨会

  参加此次展览的法国艺术家有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而且就在昨天12月6日,法国总理接见了达赖。这在两国人民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在这个历史和政治的关键时期,我们这次看到法国艺术家是怎样的在为了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而“冒险”,他们大多毕业于法国马赛艺术学院。据介绍,马赛是一个和成都比较相似的地方,那里非常的适合生活,云集了许多法国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离艺术市场活跃地区较为偏远。细下想一下,这些正是我们成都所具有的特点。实际上这并不是策展人的故意安排,而是一种偶然,马赛的这种氛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成都却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很偶然的,艺术和艺术相遇了,艺术家和艺术家相遇了,在成都和马赛之间。

  策展人之一的艺术家葛峰介绍:这次在国内的展览所选择的法国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很多东方文化的影响,虽然他们大多数没有到过中国,但他们其寻找的途径和方式都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共鸣。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果细归纳应归为表现主义的范畴,返回到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处于”写”和”意”之间.他们都在努力打破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规则.同时又是绘画的捍卫者.艺术家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哲学,心理学,社会意识形态……)来解释他们的作品.这种艺术家首先要自圆其作的现象在中国刚刚开始,但在西方已经贯穿了所有艺术领域.这样的好处我认为艺术家要不停的交流,交换,碰创他们的想法来延伸他们的研究方向.坏处是如果艺术家个体习惯了用各种理论体系来防御他们的作品和想法,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了一个围城状态,而且城墙会越筑越高从而失去那种天然的--意识的自由.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把中国和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并列在同一个空间中,让他们来静静的对话,无论其产生的是碰创也好,互补也好,不知其所以然也好都会是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文化活动.虽然都以平面的形式展出,但是其中包含了油画、综合材料、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

  下午4点钟,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会议室还展开了一场继续将偶然进行到底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法参展艺术家、艺术批评家陈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等人,研讨会现场无一空座,慕名而来的人士也络绎不绝。在艺术家葛峰进行一番介绍过后,后面的话题和内容统统都是未知的,具有相当的偶然性,主要是看研讨会现场的提问和观点。当然,由于10几位法国艺术家是第一次来中国,所以研讨会的提问对象大多指向了这些法国艺术家和他们别样的艺术。

  除了《偶然相遇》展览和与之伴随的学术研讨会之外,此次展览期间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在展览管的外面,“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四川大学工作组”出现在了展览的入口处。据介绍,这个工作组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年鉴”项目西南片区的四川大学分点。“中国现当代艺术年鉴”由前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负责领导的一个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收集和记录与中国现代艺术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编制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研究和发表艺术调查报告,介绍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向国内外公私机构提供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信息,以达到资源共享。

【编辑:姚丹】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