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异在的创造精神——记“贵阳城市零件”六人展
0条评论 2008-12-13 16:18:2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郑娜

     守护异在的创造精神——记“贵阳城市零件”六人展
    郑 娜

 
    这是一次令人充满期待的展览,六位来自贵阳的年轻艺术家首次联袂出场。其作品质朴、沉着却不乏诙谐与智慧,惊觫与异样总在不经意间触动观者的神经。
 

    贵州曾是西南早期前卫艺术发源地之一。1979年夏,五位贵阳艺术青年在北京西单民主墙前举办“贵阳五青年画展”,其文本蕴含的强烈批判精神恰如一声惊雷,开启了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先声。紧随其后,“星星美展”和“野草画展”分别在北京、重庆拉开帷幕。85美术新潮时期,贵阳又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董克俊、蒲国昌、陈启基、王平等人。贵州版画的形式主义探索,在那段时间曾异军突起,影响深远。至九十年代中期,批评家王林在全国发起关于“都市人格”的学术讨论,并组织巡回展览,贵阳一批年轻人最早起来响应。
对艺术而言,重要的是人文精神与创造精神的延续。正是循着这条脉络,贵阳当代艺术不断发出野地的声音,并始终保持个体的生命体验和批判意识。这种状态,对身处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年轻人,显得尤为重要。
 

    石罴的作品,并非只是落寞怀旧的故园情结的简单叙述,乍眼看去,破败的楼房、空无一人的街市、静谧诡异的气息之于石罴,似乎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其运用质朴的灰调、斑驳粗陋的建筑、嗷嗷待哺的小鸟、开满鲜花的枝桠、穿行街市随意停留的汽车,构成似是而非的魔幻现实意境。重要的是,石罴通过对日常视觉经验的抽离与重组,使作品充满冷叙事的象征意味,质疑与思考由此穿透温情惆怅的空间。其中生机与颓败相互映衬、日常与反常互为交叠,使画面显得尖锐而痛楚。
 

    杨武铭的作品同样是发生在城市空间的日常叙事,但有别于石罴。前者笔下的建筑具有后现代的简洁硬朗,天空纯净得近乎妖冶,孤单的个体互不相干、各行其是,他们是特定场域中的肇事者,也是冷眼旁观的陌生人。画面处理以平涂为主,建筑和人物如同纸质般苍白而轻薄,漂浮的鲜花、裸露着的暗井、白日梦般游荡失重的个体……,画面对叙事逻辑的有意消解,微妙地传达着个体之于现实情境无依无着、无从把握的紧张徘徊的心情。
李治把我们的视野拉回室内空间,观其画面犹如一张张迂回环绕的迷宫。京剧偶人如一枚棋子,重复出现、错落有致伫立在呈几何构成的灰调背景中。这是一场男孩儿的智力游戏,自我布局、寻找突围。在虚拟现实中既有戏谑的快意,亦有不断找寻出口的矛盾与困惑。
 

    同样是对内心视像的捕捉,王静以自我为原型加以阐释。画面静婉清丽的女子,或洒脱、或忧思、那双深眸没有丝毫矫揉与遮掩,眸底深处令人读到久违的纯真与赤诚。国画工笔淡彩与油画语言的转换,让王静对绘画语言进行有益尝试的同时,得以细腻地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
 

    唐佩君干脆把自身幻化为卡通符号——可爱的“QQ”,置身于水深火热的虚拟战争中,忙得不亦乐乎。经历过极为不易的语言探索,其对画面的把握开始渐趋成熟。《高地狂想》很好地营造出诙谐紧张、生动有趣的视觉效果。平涂、皴擦、勾勒、滴撒等绘画技巧互为交融,色彩对比强烈却颇为和谐。卡通形象自然生动,在故事情结渲染下,煞有其事,令人忍俊不禁。
 

    周辉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悠远无羁的想象勾起观者对人类童年的美好记忆。自然原野张扬的色彩:葱绿、蔚蓝、嫩黄、鲜红……,活泼泼构成一幅幅或神秘诡异、或春暖花开、或童趣黯然的画面。点线面自由自在而又自然地相互穿插,这是另一种叙事方式,童真未泯,远离学院规范。凝神静观,似乎隐约可见屈原笔下美丽的山鬼正踏歌而行,月夜下幽幽地浅唱低吟。
 

    来自贵阳的六位年轻艺术家,对于喧嚣的当代艺术而言,疏离而边缘,却因此避开图像同质化的浸渍,保持异质的创造精神来挑战既定的主流话语,以小写的绘画语言质疑单线的历史书写逻辑,证明个体精神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中国当代艺术由边缘逐渐走入中心,并成为新的权力话语,艺术作为催进个体发展的生命力量,将以野地潜行的方式重新酝酿。贵阳天高皇帝远,人文脉络自成格局,异端邪说夹杂着高原豪情,稀奇古怪又不无天地正气,历经沧桑而元气不散。年轻的艺术家何其有幸,生长于斯,得以守护异在的创造精神,从而让这里的艺术依然充满自主发生的理由与意义。
 

    2008年5月3日
    写于福州闽江畔

 

 【编辑:霍春常】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