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拍品成为拍卖重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嘉德公司主要是以北京的货源为主,随着业务拓展,上海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偶有藏家送作品来北京参拍。2000以后嘉德周末拍卖部将征集业务正式拓展到全国各地,最初是在上海发现宝库,一次能从上海拿回来三四百件拍品。慢慢地,广州、香港、台湾地区,直到新加坡、日本,连欧美也纳入征集范围。周末拍卖会逐渐把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书画作品纳入到拍品中来。
嘉德公司是较早的到日本征集作品的公司。从2002年开始,一些日本的卖家开始通过经纪人开始把一些作品送到北京来拍卖。2003年春,嘉德公司尝试去日本收集一些拍品,在日本找到了一件品相很好的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后来这件作品在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中以1650万元创造了当时的天价,至今还保持着吴昌硕作品拍卖的最高价。由此,日本卖家确立了对大陆市场的信心,主动把精品送到北京来拍卖。这个契机使得嘉德周末拍卖会拥有了众多从日本回流过来的作品,成为周末拍卖会以及后来的嘉德四季拍卖的重头戏。如今的嘉德四季的拍品有50\%左右都是从海外征集来的。
借“后非典”行情提升
随着拍品日渐增多,征集作品范围扩大,嘉德周末拍卖一月一次的周期显得很紧张,于是在2001年(待确认),周末拍卖会改为两月一次,规模扩大了许多。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书画迎来“后非典”行情之时,嘉德周末拍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交额上了一个台阶。十几年中,嘉德周末拍卖会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2000年之前,嘉德周末拍卖的全年总成交额(书画及其它门类算在一起,下同)维持在2000万以下,全年上拍的件数不少过5000件,平均每件作品在3,000-4,000元之间;2001-2003年的三年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年的成交总额都在3,000万左右,上拍的件数维持在6000件左右,而平均每件作品的成交价在5,000元上下;2004年之后得到了突破性的飞跃,全年仅书画作品总成交额就一举达到了1.3亿多元,平均每件书画作品价格平均达到了1.65万元。在嘉德周末拍卖会攀上新的台阶之后,它也光荣完成了它的使命,截至2004年,嘉德周末拍卖会持续了11年,举行了83期的拍卖。从2005年开始,“嘉德周末拍卖会”正式更名为“嘉德四季拍卖会”,改为每年举行四次,开始了它新的征程。与此同时,持续十年的定位“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也开始有所改变,嘉德四季拍卖开始上拍一些名家精品。在2005年3月嘉德四季第一期拍卖中,陆俨少为其母祝寿的作品《瑞雪启春图》成交价达到了198万元,在当时创造了陆俨少作品的高价。
嘉德四季拍卖至今已经持续了4年时间,在原有周末拍卖会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共举办了16期(共计15场,因十五和十六期并为一场)的拍卖,书画部分成交总额达到11.51多亿元,上拍了书画作品22876件,平均每件作品平均达到了5万元,成为一个饶有特色、富有人气的拍卖品牌。
中低端书画收藏拥有坚实的人群
嘉德周末拍卖会加上更名后的嘉德四季拍卖会共举办了99期,期间也曾遭遇到多次书画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但它却从未间断,而且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和提升,这和周末拍卖会以及嘉德四季拍卖代表的市场形态有很大的关系。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很多大型书画拍卖会的成绩都遭受了很大的滑坡,但是嘉德四季拍卖会却依然是人气不减,没有出现大的波动。2008年上半年是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阶段高峰,6月份的嘉德四季第十四期拍卖的书画部分取得了1.12亿的成交总额,成为嘉德四季包括它的前身嘉德周末拍卖会书画部分的最好成绩。2008年下半年,全球遭受金融危机的侵袭,金融危机的悲观情绪已经蔓延到艺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品交易,各大拍卖行成交额纷纷缩水,但四季拍卖依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第十五、十六期(奥运会的原因,嘉德四季的第十五期拍卖停拍了一次,与12月的第十六期一起拍卖)拍卖结果出来后,全部书画作品的成交额接近1.118亿,与上半年的第十四期拍卖基本持平,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嘉德四季拍卖会的拍品定位于中低端的艺术消费品,而这部分的消费人群大多有着多年的收藏经验和积淀,是不容易动摇的,代表了中国书画最普遍最坚实的收藏群体。另一个方面,金融市场进入艺术市场注资炒作时,多数会选择高尖端艺术品,而中低端艺术品因为可炒作幅度不大,难以进入其视野。当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中低端的艺术品消费收藏市场受到的影响反而比较小。因此这部分市场的整体起伏反映了最真实的交易行情。
从嘉德周末拍卖会以及嘉德四季多年来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中国艺术消费和收藏市场在这十几年当中的发展壮大,而从在书画处于调整阶段的嘉德四季书画拍卖的表现来看,中国书画依然有着坚实的收藏和爱好者,只要这部分在扩大,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面对未来。
【编辑:海英】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