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深入挖掘苏富比 揭露当今拍卖公司内部的监管问题
0条评论 2009-04-09 11:47:19 来源:马健的博客 作者:马健

  正如莱西(Lacey)所说:“拍卖业同爱情一样,都需要花言巧语。在追逐爱情的幌子之下,一切小伎俩似乎都可以被包容。在这一点上,拍卖业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艺术的旗号,搞些阴谋诡计,大行牟利之实。狡猾欺诈本身就是拍卖业的本质所在——把稻草说成金条,把废墟变成美梦。”
 

  从某种意义上讲,拍卖公司的内部监管确实很成问题。在增价拍卖中,拍卖人很可能会派人在拍卖现场哄抬价格以获得更多的佣金和委托人支付的酬金;而在第一价格密封拍卖中,拍卖人则很可能在所有报价递交之后,将次高报价告知报价最高的竞买人,并允许他重新递交一个略高于次高报价和保留价的报价以换取贿赂。总而言之,拍卖公司的管理层很容易在利益的面前迷失自我,毫无职业操守可言。即使是声誉卓著,外表光鲜,被视为行业标杆的“百年老店”,例如世界拍卖业巨头苏富比公司,同样存在内部监管方面的严重问题。
 

  一、威尔逊的“历史遗产”

  1936年,威尔逊(Wilson)进入伦敦苏富比工作。1937年,苏富比征集到了一批原为法国收藏家爱德华(Edvard)收藏,时间跨度从古埃及时代一直到拿破仑时代的,总数多达2000余件的古董戒指。在这批古董戒指的拍品目录初步完成之后,具体的修改和校对工作由新手威尔逊负责。他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使出浑身解数,花了1个多月时间潜心钻研,细到连法兰克王国墨洛温(Merovingian)王室的世仇资料都不放过。最后,终于拿出了一份蛊惑力极强的拍品目录。就连他的同事都认为,这份拍品目录不切实际,太过夸张,太故事化。
 

  举例来说,一只古董戒指被威尔逊描述为来自于一位遭受戏剧化谋杀的大公之墓,另一只古董戒指则被他说成是来自于法国瓦兹河(Oise River)河床上。不过,这些情节离奇的故事却吸引了大量的买家。在经过了为期4天的拍卖之后,这批古董戒指一共拍得了1.5万英镑,远远超出了拍卖前的估价。1938年,虽然头脑异常精明,但是缺乏职业操守的威尔逊在工作2年之后,成为了苏富比的一名主管,并且最终担任了苏富比董事会主席一职。在威尔逊的职业生涯中,他不仅经常利用内幕信息肆意提高底价,而且打着苏富比的旗号做自己的生意。可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苏富比的稳固地位。1979年,由于年龄原因,他辞去了董事会主席的职务,1981年,他又出售了自己所拥有的苏富比股份。同继任者陶布曼高龄入狱的下场相比,威尔逊全身而退的结局显然幸运得多。
 

  二、赛克麦特雕像案:“冰山一角”?

  1985年10月18日,曾任苏富比欧洲区资深董事的林纳尔(Linell)撰写了一份名为《赛克麦特雕像,左兰贸易有限公司的财产》的备忘录,内容如下:
 

  “那桩由于私下交易所引发的问题,我们已经简单讨论过了。具体情况如下:1年前,尼科尔森(Nicholson)在意大利热那亚的一家文物商店发现了一件非常精美的古埃及女狮子神赛克麦特(Sekhmet)石雕。商店的老板是我们的老客户,经常委托我们拍卖他的东西。在尼科尔森和格洛弗(Glover,时任苏富比驻佛罗伦萨办事处主任)共同验看之后,尼科尔森估计,这件古埃及石雕的价值应该在80000~100000英镑。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文物商店老板表示,他不愿意亲自安排将这件古埃及石雕运出意大利,他要的是私下交易。尼科尔森找到了左兰贸易有限公司(Xoilan Trading Inc.)的辛姆斯(Sims),问他们是否愿意购买这件古埃及石雕,她同时也表示,自己不能确定苏富比最终是否会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辛姆斯请尼科尔森转告那位文物商店老板,他愿意出价40000英镑,买卖成交之后,我们抽取佣金(空白未填)……在我们的安排下,这件古埃及石雕被运到了罗马。1年之后,我们听说,它被运到了伦敦……”
 

  备忘录的第2页附有一张费用明细表,详细列出了关于这件古埃及石雕的费用开支情况(见表1)。
 

  表1古埃及女狮子神赛克麦特石雕的费用开支情况
 

  

具体项目

开支情况

售价(包括佣金)

48800英镑

从热那亚到罗马的运费

2850英镑

从罗马到日内瓦的运费

10700英镑

从日内瓦到伦敦的运费

633英镑

从伦敦到纽约的运费

616英镑

从纽约到公司的运费

100英镑

合计

63699英镑


 

  资料来源:根据沃森:《拍卖索斯比:一次针对国际著名拍卖公司的秘密调查行动》,张力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相关资料整理。
 

  从这张费用开支表提供的信息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一,虽然那位意大利热那亚的文物商店老板不愿意将这件古埃及石雕运往国外,但是,尼科尔森丝毫没有这方面的顾虑;第二,苏富比在4万英镑的售价基础上,抽取了8800英镑的佣金,约为售价的22\\%。最有可能的佣金支付方式是,买卖双方都支付了10\\%的佣金,各自再另外承担1\\%的保险费;第三,根据备忘录后一段文字的记载,从热那亚到罗马的运费很贵,因为必须专门订做一只箱子,用来装运古埃及石雕。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罗马与日内瓦相距400英里,然而,运费竟然高达10700英镑。相比之下,日内瓦与伦敦相距600英里,运费只有633英镑;伦敦与纽约相距3500英里,运费只需要616英镑。关于这个很奇怪的问题,备忘录的措辞却很含糊。事实上,这笔不小的开支很有可能是通过意大利与瑞士边境时所支付的“买路钱”。因为即使是在10年之后的1995年,罗马最大的货运公司科因特拉(Cointra)公司运送同这件古埃及石雕体积、重量完全一样的石雕的快递费用只要1500英镑,加上包装费100英镑,保险费300英镑,总费用也仅为1900英镑,显然远远低于10700英镑的运费。
 

  事实确实如此。苏富比的高级职员精心策划了一场走私活动,将这件古埃及石雕从意大利辗转走私到了美国。有趣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事实上,在这件石雕被运到美国后,整个事件变成了一场闹剧,由于事情闹得太不像话了,实在是有损苏富比的声誉,苏富比高层才不得不介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见不得人的交易才会白纸黑字地被记录在苏富比内部的备忘录上。林纳尔在备忘录的最后一段写道:“抵达(曼哈顿)后,(石雕)被耸立了起来,以便记者拍照。当明亮的灯光照在它身上时,大家发现,它看起来怪怪的。经过仔细查看,大家发现,这件石雕实际上是用普通的水泥、焦炭、木头和方解石制成的赝品。辛姆斯和尼科尔森都表示:他们从没见过那样的赝品,这着实让他们大吃一惊……”
 

  这桩鬼鬼祟祟,大费周折的走私交易,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让人对苏富比专家的眼力大失所望。辛姆斯当然不愿意花63699英镑买件假货。他认为,苏富比必须对此负责,因为它的职员尼科尔森和格洛弗策划了整桩交易。林纳尔也认为,苏富比应该负起责来,把这笔钱退还给辛姆斯。他在呈交时任伦敦苏富比总经理的卢埃林(Llewellyn)和时任苏富比欧洲区资深董事的泰迪(Tidy)的备忘录中写道:“我同辛姆斯、尼科尔森和布鲁克斯(时任纽约苏富比执行副总裁,后任苏富比首席执行官)长谈过了,他们都同意苏富比应该偿还辛姆斯所有费用,共计88176美元。”
 

  但是,苏富比想向意大利热那亚的文物商店老板讨回这笔钱,就要困难多了。根据苏富比的猜测,这位文物商店老板实际上早就知道这件所谓的古埃及石雕是赝品,因此才坚持要私下交易。苏富比则自以为捡了便宜,没有仔细验看就急于交易。好在这位文物商店老板是苏富比的老客户,而苏富比在世界拍卖业中的势力非常大。这才使得在反复谈判之后,这位文物商店老板的态度逐渐由硬变软,最终勉强答应退还部分款项。
 

  1986年5月26日,格洛弗发了一封公函给尼科尔森和卢埃林。他在信中写道:“我们在纽约拍卖这件石雕的收益同他收到的9000万里拉之间的差价,他愿意负担一半,把钱退还给我们。这件事最好不要闹上法庭。因此,我觉得,能讨回这些钱,我们应该满足了。而且,这是我向他施加道德压力的结果。”
 

  格洛弗在信中提到的拍卖会,指的是1986年12月17日至12月18日举行的小型拍卖会——“商场拍卖会”。这种拍卖会所卖的只是一些装饰性的商品,很少会有重要的艺术品。这件石雕的估价从200000~300000美元变为了4000~6000美元,保留价也只有3000美元而已。在拍卖会上,竞买人对这件产权属于苏富比所有的“烫手山芋”的最高报价只有2750美元,因为低于保留价而未能成交。1987年11月25日,这件富有传奇经历的石雕终于以8000美元的价格被人买走。当然,这封信中最为有趣的内容还要数格洛弗的那句话——“这是我向他施加道德压力的结果”。一个犯了法的人向另一个犯了法的人施加所谓的“道德压力”,确实有点荒唐可笑。
 

  这个案例最发人深省的地方是,它牵涉到了苏富比的几位高层领导。例如,苏富比欧洲区副董事长汤普森、伦敦苏富比总经理卢埃林和纽约苏富比执行副总裁布鲁克斯。虽然他们并非这个案件的当事人,而只是在局面失控时才予以过问,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苏富比都没有给尼科尔森和格洛弗任何惩罚。苏富比的高层是不是早就默许了这种非法交易?我们无从知晓。
 

  我们知道的是,对于苏富比而言,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见。例如,苏富比的一位雇员波伦曾经将4幅珍贵的印象派油画裹在海报里,夹在腋下,登上飞机,大摇大摆地离开了阿根廷。而苏富比的另一位雇员普赖尔则费尽心思地将一批古董小提琴从意大利走私到了英国。但由于无法顺利估价,不得不又想方设法地将这批古董小提琴走私回了意大利。当然,对于“百年老店”苏富比来说,这些都不算是什么难事。
 

  三、结语

  事实上,苏富比不仅对文物走私活动视而不见,而且还致力于帮助客户逃税。正如威尔逊坦言的那样:“好的拍卖公司就像瑞士银行一样,应该成为一个便利的机构。它的首要职责就是维护客户的利益。如果它能够帮助客户避开不方便的法律和税收的话,那就是最大的便利。”自从1960年代以来,由于福利法的广为推行,艺术品交易就成为了十分常见的逃税方式。为此,苏富比专门在瑞士银行开立了自己的账户。如果客户通过这个账户向苏富比付款,可以逃掉本来应该交给英国政府的税。有的时候,来自美国或英国的竞买人在拍卖会上竞买成功,但最后却以在加勒比海诸岛上注册的公司的名义付款从而逃税。对此,苏富比同样不闻不问。如果考虑到苏富比在两位董事会主席——威尔逊和陶布曼的领导下接连曝出的一系列丑闻,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富比显然有长期纵容这些非法行为之嫌,他们的职业操守和内部监管确实很成问题。

 

【编辑:姚丹】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