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从韶山、798到纽约的毛泽东生意
0条评论 2009-06-02 13:42:02 来源:博宝艺术网 作者:朱其

  走到毛家祖坟的半山腰入口,又是连排的毛泽东纪念品商铺,规模比祖屋后那排更大,毛泽东塑像也大,有些高达一米,毛泽东商品的种类更多。但有一道风景不变,家家摊铺柜子上的电视机从天亮到天黑不断播放着文革的红卫兵接见。在我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韶山的摊铺上的不少毛泽东产品如塑像、摄影、电视光盘播放非常像北京798的毛泽东题材的当代艺术。有些毛泽东的旅游品跟7908的当代艺术在形式上也很相似,比如韶山卖斯诺给毛泽东拍的戴八角帽的照片,商家用明暗变色的金箔增加了一道光芒,就像佛教中释迦牟尼背后的金光。这无疑是一件观念艺术。

 

  毛泽东一生实际上不容易,他在韶山的爷爷祖坟的山腰修了一个行宫“滴水洞”,七十年代林彪事件时,还躲到韶山“滴水洞”一段时间。毛泽东几乎将自己和家人全部献给了人民,现在他的形象还在被人民、艺术家甚至西方人消费甚至贩卖。从政治波普到70后艺术家,一些艺术家以艺术的名义丑化或者窃取毛泽东形象获取名利,但他们并不真懂得现代史和政治现代性。尤其像798的高氏兄弟将毛泽东做成穿超短裙乳房高耸的“毛小姐”雕塑,,或者当众砸毛泽东像,看不出我们这个民族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史有任何深刻的精神反省,这种行为艺术只是在一个没有政治风险的时代表现简单的个人蔑视,这种不畏风险的“勇敢”实际上已没有政治风险和道德意义,只是客观上成为在西方叫好的一门“毛泽东生意”。

 

  毛泽东生意也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消费。去年我在纽约街头路过著名的美国亚洲协会总部,远远就看到一面飘扬着毛泽东头像的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广告旗。展览题为“革命之后的中国”,还要过几天开幕,但门口已经放着一个高二米的著名的毛泽东招手像,据说是上海一个雕塑家做的。这个雕塑其实只是将各大学的标准的毛泽东标准像缩小,将韶山的毛泽东像放大,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但受到西方人的一群中国文革迷的追捧。

 

  亚洲协会总部底层的小卖品则是一个西方的毛泽东消费和生意的缩影,各种西方趣味的毛泽东以及中国情调的产品在这里都能找到,如红军包、文革海报复制品、海外华人作者写的各种批判毛泽东的书、早期从中国出去的作家写的文革、反右、知识青年、八九运动回忆录,以此为题材的小说诗歌,学术研究著作,各种以毛时代为题材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册,其余则是一些中国情调的产品,如明清家具、鼻烟壶、旗袍、中国陶瓷、扇子。纽约的亚洲协会总部底层俨然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毛泽东消费的专卖店。

 

  毛泽东何以变成一桩从乡村、首都到西方帝国中心的形象生意或者符号生意。这门生意不仅是在消费毛泽东,而且是在“消耗”毛泽东的。离开韶山时,我望着那变成四车道的宽阔路面,在想象以前的乡村小道是什么样的。可能我去的季节不是旺季,好像在韶山村外来往的游客大都不像新富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底层。毛泽东解放了他们,并启蒙和教育他们。但他们不仅在躺在毛泽东身上消费毛泽东,实际上还是在消耗毛泽东。中国古言所谓旷山去远、深谷仙地必有伟人出没,但再好的气脉恐怕也经不起民众如此的消耗,这种消耗已经变成一种历史和政治的消耗,并深刻损耗我们的文化道统。

 

  文/朱其 2009年3月31日写于望京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