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洋忽悠” 今天我的藏品我做主
0条评论 2009-06-17 09:52:32 来源:文汇网 作者:-

  “中国嘉德总成交5.41亿元”、“北京保利总成交5.9亿元”……伴随几大拍卖公司的相继落槌,今年内地春拍第一波行情基本揭晓——年代来历明确的传统书画作品交易势头良好,成交率均在八成以上,甚至好于两三年前艺术品市场最火爆的时期。对比之下,西方资金和学术评论引导下的油画、雕塑以及当代艺术品持续被市场冷落。虽然一些作品一再调低价格,但成交率依然无法突破五成。

 

  从当代艺术到传统书画,投资者的市场目标开始转移。有评论家认为这一现象显示了本土买家不再“跟风转”、独立审美意识和投资立场开始“觉醒”。

 

  以前:跟“洋忽悠”倒腾

 

  “跟着‘洋忽悠’上下倒腾!”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过去本土藏家的盲目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号下,是一些国际炒家“坑蒙”中国买家的点点心计。他们以极低廉价格大量买入中国当代艺术品,再像快餐店炸鸡腿般快速炒作后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还给中国藏家。奇怪的是,如此草率出炉的“艺术”,竟也引得无数藏家“竞折腰”。

 

  北京一位艺术评论家就曾亲历过一次盛况非凡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加了三四次凳子,人还是坐不下,那个狂热像买东西不要钱似的。比如有件作品出自一个当代艺术‘大牌’之手,拍卖师还没有报出底价,就看到底下一大片牌子,价格可以直飙上千万元。有的竞拍者的牌子干脆从来没放下来过,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更有趣的是,这其中也有接触国际艺术市场较早的本土藏家。他们当然看得懂国际炒家设的“局”。但是,在商言商,有行情也不妨跟着炒一把,这是普遍心理。一位画商私下坦言:“这些画我一张都不喜欢,甚至都看不懂,但能赚钱我干嘛不做。”心浮气躁,独立的审美意识无从谈起。

 

  今天:我的藏品我做主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收藏市场的某种“幸运”,是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到来而来的——西方资金陆续撤出此前狂炒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过去被火热虚高蒙了眼的藏家开始反思:“我的藏品到底谁做主?”今年春拍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思考的现实反馈。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