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春拍透视:当代艺术拨云初见日 企稳整理
0条评论 2009-08-05 18:29:16 来源:鉴宝 

  2009年春拍的大幕已经基本落下,几大最有实力的拍卖公司——嘉德、保利、苏富比、佳士得已经率先完成了自己的拍卖,通过这几大具有风向标性质的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和拍卖结果来看,在2008年秋拍已经跌到谷底的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已经开始止跌回稳,进入低位整理阶段,虽然距离触底反弹还有待时日,但却有着积极的意义。疾风暴雨似的暴涨暴跌结束后,有利于当代艺术板块内部充分进行反思、调整,从而让这个市场变 得更加理性,更加健康。

 

  市场中心由纽约转到北京

 

  从边缘到主流,从天价到暴跌,这是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具表现力的特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迹源于2006年3月31日,苏富比拍卖行首次在纽约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上,张晓刚1998年创作的大幅油画《血缘:同志120号》卖出97.92万美元,创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纪录。中国当代艺术从此开始了狂飙之旅,这时候的纽约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

 

  2008年5月24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成交额高达7635.75万港元,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香港成功接过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心的旗帜,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新的市场中心。

 

  2009年春拍,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上呈现疲态,而中国内地的嘉德、保利却呈现出了不错的上升势头,这次春拍很多作品拍出了艺术家同类作品的最高价,显示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向北京加速转移的现象。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本营,这里聚集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和画廊、基金会等艺术机构,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资本最集中的地方。北京自身的文化、政治地位,也是促成当代艺术中心向其转移的重要因素。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基离不开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土壤,它不可能依赖于西方的文化形式而长久存在,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转移到北京,也是文化内驱力的一个表现。以往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审美标准,也将会被中国自己的审美标准所取代,自"八五新潮"后,中国当代艺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对西方艺术的模仿阶段,我们现在应该摒弃西方艺术语言,我们培养的艺术家应该更具有创新精神,把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能否表现内在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未来中国当代艺术能否立足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