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楼梯上坐电梯下 中国当代艺术集体“泛绿”
0条评论 2009-08-21 14:47:39 来源:深圳商报 

\

张晓刚《无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市场投资者专家赵力称,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艺术品中心市场的涨跌过程可以比之为“走楼梯、坐电梯”,即上涨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下跌则是“暴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品不是基本的消费需求,在危局面前,恐慌令人们常常“将婴儿连同脏水一起泼掉”,而根本不顾及任何价值因素。

 

  目前正着力拓展艺术产业链的格丰艺术机构艺术总监黄泷表示,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与传统艺术品的收藏群体有根本性不同,在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中,逐利性的投资资金占据了主要位置。

 

  内因:艺术市场自身结构调整

 

  有人认为,艺术市场的自我净化和结构性调整则是中国当代艺术“崩盘”的内因。

 

  深圳大学教授应天齐认为,当代艺术已经开始结构性调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当代艺术这些年来的市场取向有一定问题,当代艺术更多的是面对了拍卖市场的新增客户,这部分客户也以投资甚至投机作为参与拍卖市场的首要目的。与中国古代书画稳定性的收藏群体相比,当代艺术经过这一轮的调整会渐渐趋于理性,同时,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作品都会进行深入的结构性调整。”

 

  投资艺术品市场长达十余年的艺术藏家、中邦集团董事长卫平也认为:“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当代艺术市场打击很大。另一方面,艺术市场的自我净化和结构性调整也是一个原因。前几年,当代艺术猛然间被炒家把价格推向了顶点,价格偏离了价值,违背了市场规律,金融危机到来,海外资金撤离,艺术品也遭遇了滑铁卢。”

 

  原广东美术馆馆长、现中央美院美术馆新任馆长王璜生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也称,当代艺术是良性的结构化调整。从高价拍品数量可看出,其实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价位仍然不低,而过去齐涨齐跌状况下“搭便车”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市场逐步趋于理性。王璜生还说,当代艺术饱受争议,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关注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从以前的政治文化中走出,把目光投到当下,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比如,金融危机对人类的影响,基因工程给人心理带来的变化等等。而不是那些程式化的‘大批判’、‘大脑袋’以及‘大嘴傻笑’。”

 

  当代艺术的“衰落”始于国际大资金的获利离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而当代艺术作品本身20年不变的“执着”也是当代艺术市场步入严冬的内在原因。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