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艺术区始作俑者 引领大批艺术家扎堆798
0条评论 2009-09-07 12:44:47 来源:新京报 

\

见证人·2002


  1997年,隋建国(现年53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带领雕塑系30余位教师租用了798工厂3000多平方米的闲置车间。在他们的带动下,2002起,艺术家开始成批进驻并迅速形成高潮。798艺术区开始为国外媒体所关注,美国《时代》周刊将它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但随着租金的上涨及空间的拥挤,隋建国个人则于2005年初搬出了798艺术区。


  从1995年到2001年,中央美院暂时借住在大山子地区的北京电子器件二厂,这6年因此也被称为中央美院的“二厂时代”。1997年,我们雕塑系承接了卢沟桥抗战纪念大型雕塑的创作任务。找一个足够开阔的空间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何况还要能解决百十号人的食宿问题。另外,为方便大家工作,也想尽量能离“二厂”近一些。


  进入


  大型雕塑成为798新“产品”


  系里负责工程的老师在周边转了一大圈,终于在798发现了两个闲置的车间。当时,798工厂一大半车间都已经处于停产的状态,不少做了仓库,或者租给了许多零碎的小加工厂。这里离“二厂”很近,交通方便,还算安静,附近还有几个餐馆。我们没想到会有这么理想的场地。


  可能因为出生于工人家庭,自己也曾经做过7年的工人,那里高大的厂房和密密麻麻的管道都让我倍感亲切。而这种空荡荡的大工业车间,使自己的作品出现了新的可能。正是在这里,我也完成了自己第一组大型雕塑作品———放大的恐龙。从那时起,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空间对于艺术,特别是雕塑的巨大影响。


  1999底,我们完成抗战雕塑,准备撤出时,就劝一直和我们合作的那家雕塑工厂的负责人,希望他能接着租,吸引艺术家进入进行创作。后来,真谈成了,只是因为租金问题,他们只租了其中一个车间的一部分,大约二三百平方米。物业也没有把那二三百平方米单独隔离出来,所以实际上还是一个有100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