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近50个国家寻找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大动作,再次把中西文物之争置于世界媒体的议论焦点之下。
圆明园首启海外寻宝 称与追讨流失文物无关
20日,大英博物馆等两家英国最著名的博物馆回应称,他们没什么可隐藏的,乐意与中方讨论相关文物调查工作。
但更多媒体传达出西方的忧虑——中国做这种登记造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最近几年,文物之争已经导致中国民意与西方藏家之间的多次强烈对抗,并让相关西方国家出境尴尬。现在中国只是要搞去清除圆明园文物的下落,但搞清楚之后呢?他们清楚这件事情在中国的高度敏感,更不愿意今年2月因拍卖圆明园兽首而导致中法关系紧张的情况摊到自己头上,毕竟认真算起来他们很多藏品的来路并不干净。
据英国广播公司、《泰晤士》等媒体报道,中国圆明园管理处19日宣布派专家前往世界近50个国家,去追讨150年前被外国军队掠走的大量中国文物。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预计专家们这次将花一年左右来“摸底”,而“摸底”的情况会在一年后公布。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0日跟进报道称,尽管中国坚持说这次任务的目的是对流失文物进行登记造册,但仍令英国和法国感到担忧,他们害怕中国可能会要求归还这些文物。报道还说,中国对这些被掠夺的文物的敏感程度可以从今年2月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中国两件兽首文物上得到验证。
法兰西电视24台报道说,中国的这一行动表明中国将加强对历史文物管理和追索行动。在巴黎拍卖兽首期间中国的强烈反应,也表明了中国从民间到官方的态度。
欧洲的一些博物馆被迫对此作出反应。法新社20日以《英国博物馆对中国追文物行动并不紧张》为题报道称,英国的两家博物馆星期二说,他们没什么可隐藏的。大英博物馆的发言人威尔逊说:“我们的理解是,中国是为了对文物进行等价造册,我们乐意同前来的任何人展开充分的讨论。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同我们进行联系。”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发言人同样表示,他们还没有接到任何关于该博物馆是否有圆明园文物的询问,“如果有这样的询问的话,我们将十分乐意协助研究。”
这种轻松或许只是表面的,英国《泰晤士报》20日报道称,对于中国此次大规模海外寻宝之旅,大英博物馆十分担忧中国可能趁机追讨国宝。因为根据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签署的国际间共同保护文物与合法管制文物进出口协定,私藏赃物者必须将文物归还原主。
《环球时报》记者21日电话采访另一家被媒体多次提到的可能藏有圆明园文物的博物馆——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但该博物馆官员声称,它是法国国立博物馆下属的一个馆,无权自己表态。
在面对外国文物追讨时,法国的博物馆很少公开表态,但他们的态度是明显的。今年2月,有关圆明园兽首的诉讼在巴黎大事法庭开庭时,旁听的《环球时报》记者亲自听到代表兽首收藏者贝尔杰的律师声称,法国各大博物馆的馆长对这个官司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很紧张,他们害怕法庭判决如果不利于圆明园文物的收藏和拍卖方的话,他们馆藏的文物就危险了。
“中国雪百年耻辱”
西方媒体很少对他们是否应该归还文物直接做出评论,但乐于渲染中国此举的政治动机。法新社报道称,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这被中国人看作“百年耻辱”,而这次的海外寻宝之旅,则是要洗雪百年耻辱。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在中国,来自民间的“为什么重要文物没有找回来”的声音很强烈,面对充满爱国心的民众的声音,中国官方开始采取行动。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这一举动有助于提醒中国人民过去所遭遇的屈辱,强调当前中国的强大。该报道援引观察家的分析说,此次寻宝之旅使现在的中国与过去遭受的屈辱的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天这个俘获的强国有能力到世界各地搜寻流失的文物。
“德国之声”援引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罗特的话说,“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遭受到这么多包括德国在内的外国系统性且长时间的掠夺;“这些艺术品的流失对中国来说是一处伤痕,这个国家需要这些物件来重新建立自我认同”。
这种观点在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看来有些夸大。金灿荣认为,圆明园的做法是随着中国发展而不断增强的文物保护意识的体现,中国并不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国家的自我认同,国家自我认同主要不取决于是否能找回遗失的文物,而主要来源于国家自身的强大与民族的复兴。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