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并非寻求归还
圆明园海外开始寻找流失文物系列活动的消息宣布不久,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表示,此次活动主要是记录资料,了解圆明园流散文物情况等,与追讨流失文物无关:“我们已经澄清,这是为了收集信息,而不是寻求归还。我们希望一些以前未曾所知的文物可以浮出水面,或者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一些文物有望回到我们的国家。”
陈名杰同时强调,寻找流失文物系列活动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层面的,并非为了追讨文物,已经联系过的几家国外博物馆和图书馆对此也很清楚。
圆明园管理处还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寻找流失文物系列活动摸清海外现存圆明园文物情况,建立完整清册,对于被掠劫前的古皇家花园有更清晰的认识。海外寻宝一直是近年的热点话题。中国的许多珍宝都流失海外,这让很多中国人都感到非常的痛心,据称,此次寻宝不为追讨,而是为流失文物摸底建档。
“所以说,我们先收集一些资料,建立系统的文物资料,作为一种文化储备以及博物收藏界甚至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陈名杰说。通过此次寻访活动,圆明园将完善文物资料数据库,建设出版圆明园文物海外珍藏大型图书画册,还将在明年下半年进行文物资料大型展示活动。
寻宝:新行动遇到老难题
虽然圆明园一再强调此次活动不涉及文物追讨,但一些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顾虑仍是寻访组将会遇到的困难之一。
芝加哥大学世界史教授、国际知名的圆明园被掠文物专家詹姆斯·埃维亚得知中国专家的行动后说:“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让自己肩负了多么艰巨的任务。他们将需要大量资源实施这项计划。”埃维亚还说,尽管一些文物清楚地标明了收藏过程,但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属私人收藏,因买卖或遗赠而数易其主,是否来自圆明园难以确定。
陈名杰对此表示赞同,他总结道:“信息不对称、圆明园文物鉴别将是寻访组面临的另外两大难题。”
此次寻访的最初目的,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解圆明园的历史状况,包括当时受破坏的情况,向世人展示,通过文献资料,让大家看到圆明园当时的辉煌。但由于国内对圆明园进行专门研究的人员稀缺,对文物的鉴定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圆明园首次赴海外“摸底”流失文物活动的第一站选择美国东海岸,寻访队将从华盛顿出发,向北依次前往纽约和波士顿。为什么首站要选择美国?
刘阳是圆明园管理处寻访队员之一,对于这一安排,他是这样解释的:过去大家一直以为英、法两国是圆明园文物收藏所在地,但实际上美国收藏的圆明园文物数量远远超过欧洲,以文献、照片资料居多,美国东海岸城市的诸多博物馆所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以及资料从未经过系统整理,该领域还为空白。其中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着大量圆明园被毁后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数量超过100张,60多张从未对外公布过。寻访组可能在圆明园的文献资料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因此,赴美国东海岸收集圆明园相关文献、照片以及考察各大博物馆内的圆明园文物,将更全面揭示圆明园在历史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