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天使,可视为一种谋生;相信天使,则是一种信仰 ——熊宇Angel
0条评论 2009-12-17 09:53:3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郑乃铭 作者:郑乃铭


    这种缓续性的转变,其实是有着相当基础的脉络可察觉。熊宇在“安静的流逝”阶段,他的创作建立在自我的想象延伸。那个时期的作品,多数的人会把他的创作拿来置入一个通泛的70后动漫风格大帽底下。这个说法,我曾经大表不以为然。原因在于,文化与生活的惯性,当然是可以拿来作为多数社会行为的参考值,但却不能全然概括。熊宇,显然就是属于这个例子。熊宇在那个时期的创作,触击的是个人生活的一种反射与映照。他的生活与工作都在成都,他的家庭本来就单纯而和暖,对他而言,生活;或者扩充一点来说,生命;合该就像一条安逸的河流。而且,是一条隐匿于重重森林中的细水流。因此,他架构出他艺术主轴中的人物定调,也就是大家所看到有双翅膀的天使。在传统定义里,天使,总是无尘无垢、总是静谧沉宁。祂们的脸上,不会反映出太多的情欲与贪嗔。至于,那双始终没有收起来的翅膀,则意味着人对于自由渴望的宿命心理。因此,我把“安静的流逝”这个时间段的创作,定阶在年轻男生对于青春的梦幻与对美好的憧憬,情愫隐约而清淡,翅膀,则被拿来视为少年不愿意过度被束缚;随时都能退离现场的自我本位,而这个系列也是熊宇艺术创作的首阶代表。


    2007年的“塔罗”系列,则是被我拿来归纳出跨出成长另一个阶段性表征。“塔罗”可以被拿来视为熊宇对现境一种不确定的观视态度。当生命从一个懵懵懂懂阶段踏入一个比较实际的场域里,很自然就会对于摆在面前的选择,有着过多的迟疑与徨惑;甚或至对未来感到畏惧。在我的观感中,熊宇透过“塔罗”这个主题创作,其实也就在于爬梳自己内心对于现实的观察,就好像真实的生活中,当一个人遭遇难以抉择的情况时,往往会寄托于算命或问卜。而事实上,塔罗牌是在剖析一个人对于现境的思与念,进而为当事人建构自信。所以,我将熊宇这个阶段的“塔罗”主题创作,定阶在自我发掘的延伸,也等于是为熊宇下个阶段的创作,埋下基础的铺垫工作。

 

\

 


    从自我想象的延伸到自我发掘,2009年,熊宇的创作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我将这个时期熊宇的创作,定位在生活意识抬头的阶段。熊宇让画面的人物,第一、不再有着过去趋向梦幻的神情,熊宇开始让人物加入所谓社会角色的辨识符号;他让人物的穿著与其它小配件的加衬,牵引出人物的工作(或生活)的身分。第二、性别已经愈见鲜明,不再像过去多数是以中性模样来作表现。第三、熊宇把他的人物带离了传统郁郁树林或河流,现实环境的工作空间或生活场所成为这些人物主要驻留场域。假设,过去熊宇所赋予人物塑料般的黑衣、水林的空间,是他所建构出来的保护色。那么,近作所呈现出来的情境,则完全脱除这些保护色彩。熊宇,还是眷恋着他作品中的天使角色,只是,天使已经在这个城市,挺身触击生活的纷纷扰扰,不再闪躲在安逸的环境里、不再害怕洁白的翅膀会被弄脏。


    熊宇在创作表现上的尝试,当然与这些年在工作与生活所逐渐累聚的经验、感受有关。2008年四川大地震,最明显是改变四川人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态度。原本安静的生活,因为一阵天摇地动,把所有已经实现、即将实现,甚至是还处于筑梦阶段的梦想,彻底推向地表,化成尘土飞扬。熊宇看着环境本来的常规,突然都变形、扭曲,而生命脆弱到毫无反抗与招架余地。来自大环境不可预期的变动、家人健康出现警讯,这些提醒了熊宇;生命与生活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再者,这几年随着不同地区展览活动,熊宇的视野因此拓宽,心;自然也跟着打开。而在学校的工作,从一开始的百废待举到后来学生的加入,熊宇从单纯的艺术创作者到艺术管理与组织者,人际的广度是拉开,同时也让他有机会见解到人际深度的层次与多变,这些在生活中照理是极为清浅的内容,但对熊宇来讲都是一段过程;一段不同于他昔日沉静生活的经验。


    生活里点点滴滴的改变,再加上,熊宇在近一年来,也同时尝试不同于架上绘画的创作型态,就好像手中抓稳了一条宽厚的主线,往前丢洒出去,则会出现疾速往前飞窜出去的不同支线,这些多元化的创作型态切换,一如熊宇着迷于电玩,在速度与不同游戏内容里面,这位70后的艺术家展现新世代年轻人充分融入不同体制与环境的塑性。可是,我个人觉得,熊宇这段经验的转折,让他有个机会去审思自己在架上绘画表现的新可能空间,使得他即便还是选择人物来作为表达体裁,在近作的整体氛围陈述上,他已经把自己从过去的创作体质上做了调变,同时也从古典绘画精神框架里,赋予更有思辩空间的当代能量。

编辑:丁晓洁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