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复制品收藏价值如何?能创造升值神话?
0条评论 2010-01-15 11:0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别指望靠它发财

 

  “复制品盯上中产阶级”,就目前来看,中产阶级是复制品销售最大的受众。在商家看来,中产阶级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对审美的需求比较高;但由于收入有限,他们无法将价值不菲的原作纳为收藏,因此复制品自然会更吸引他们的眼球。这也是商家盯准中产阶级的最主要原因。

 

  “谁不愿意买真品啊,但真品太贵,我这种小编辑根本买不起!”中信出版社编辑孙小姐道出了很多复制品购买者的心声。在她看来,复制品比原作便宜得多,摆在家里也显档次,“可以说复制品是给普通人一个亲近真品的机会。”

 

  但是对投资复制品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在少数。山水画家萧海春从1996年开始就陆续购藏复制品,到现在已经买了400多件,但只是为了把它们“作为教育学生最好的教材”。“复制品只是复制品,如果有人购买,首先不应该考虑它的收藏价值。复制品的存在意义并不是投资和升值,很多艺术品的真迹已经损坏或者早就不知所踪,复制品的出现是为了填补空白,减少世人无法看到原作的遗憾。所以,复制品的实用价值远远大于收藏价值。”日本二玄社美术部总编辑高岛义彦对媒体这样表达他的观点。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何怀硕也表示,尽管现代高度精密制作的复制品,在视觉效果上等同于原作,但毕竟不是原作,它们在材质、触感、气味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它只是原作的拷贝,只有技术、材料的成本而已,是人人可得的。“就如同杜甫诗的原作手稿价值无可估价,但一本杜诗全集只值几百元台币而已。”

 

  北京百雅轩画廊负责人李大钧则奉劝购买普通复制品的人不要抱着增值的幻想:“我们公司的名家和名作仿制画是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造的,在这一点上它区别于故宫的手工临摹作品,我们一直强调不要把这样的仿制品当做艺术品来看。虽然在材质或形式上它都接近原作,但我们仍把它定位为‘艺术出版’作品,并不把它当艺术品,这些仿制画是没有什么升值可能的。”

 

  难道复制品就没有收藏价值了吗?并非完全如此。对于复制品,我们不可一概而论,其中一些制作精良、限量发行的精品复制品,还是值得藏家出手的。判定复制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可以通过3个标准,即原作价值、原作名气和复制技艺。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大瓶,真品仅存世一件。这种国宝级文物,私人藏家根本不可能拥有。但是由著名制陶大师亲自操刀,并在原作产地景德镇仿制而成的类似复制品,仍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这样的高仿复制品,就值得藏家关注。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介绍,复制品的收藏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数量和复制质量。“真正高品质的复制品实际上是对艺术理解和消化的成果;故宫的画师一年只能临摹一两幅复制品,这些复制工艺精湛的复制品本身就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收藏。”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