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又添一只艺术品投资理财计划。
本月8日,民生银行面向其私人银行客户推出的“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全部售罄,“提前近一周结束募集。”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就在去年6月份,建设银行也发行了一款艺术品投资计划,短短3日就销售一空。
火热的销售背后,展现出国内一批富人对艺术品这种另类投资的喜好。
三家银行涉水
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由民生银行的金融市场部研发,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其中优先级产品专门面向私人银行客户销售,起点金额50万元,理财期限3年。
该产品募集资金将按一定比例标准投资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的古代书画作品。“投资的是画品实物,3年期间有买卖交易。”
在此之前,民生银行于2007年7月推出了国内第一款艺术品投资计划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上述人士对本报表示,2009年7月理财产品正常到期,2年绝对收益25.5%,年化收益率达到12.75%。
目前国内发行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并不多,除了民生银行,仅有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各自发行了一款。
客户需求少 银行忐忑
艺术品投资理财计划发行甚少,背后体现出银行的疑虑和忐忑。
“2009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迅速升温,成交急剧放大,如国内龙头老大中国嘉德,2009年春季总成交金额近6亿元,秋拍的成交额达到 15.33亿元,已超过2008年全年的总成交记录。此外,北京保利和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总成交额都超过了15亿元,远远超过了春季的成交额。”某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这种热闹并未传递到银行渠道,反而是另一番冷清。“虽然参加艺术品专家鉴赏讲座的人不少,但在我们私人银行中心,我接触的客户中,100位客户中只有两三位客户有收藏爱好,把艺术品拿回家去鉴赏的客户也很少,凤毛麟角。”
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对本报说:“我行可能1/10的客户有收藏爱好,但他们都需要真正拥有实物,而不追求卖画取得的暴利。那种对艺术品兴趣不大,又想通过产品获得高收益的客户几乎没有。客户需求少造成了多家银行不会发行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银行发行也是定向发售,先调研有多少客户会购买。”
据本报了解,建行发行的产品仅44人购买,募集资金仅4650万元。业内人士透露,民生发行的新产品,购买者也并不多。
变现难、经验不够
变现难是艺术品投资计划寥寥可数的第二个原因。上述两位私人银行部人士表示,有收藏艺术品爱好的客户都有自己的交易圈子和鉴定渠道。“投资艺术品需要有变现的渠道。”“变现难永远没办法解决。”正是因为艺术品的流动性小,参与投资的群体也较小,在银行艺术品投资产品所选择的期限里想要获得高收益存有难度。
银行在艺术品领域经验不够带来的风险,也成为其不敢涉足艺术品投资理财计划的另一重要原因。
据本报了解,由于一些艺术品机构对画品价值的研究远比银行专业,因此国内银行发行艺术品投资计划或鉴赏计划,都会选择与专业的艺术机构合作,比如美术馆或艺术投资公司作为投资顾问,负责挑选和挖掘有升值潜力的画作。
民生银行刚发行完毕的产品,就聘请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资金信托的艺术投资顾问,聘请炎黄艺术馆作为资金信托的艺术品保管机构。
然而,太依赖合作机构也是银行的一个疑虑,一旦合作机构违背信用,将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这需要对合作机构的风险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艺术品非常特殊。一两黄金,市场价多少很透明,但一幅画,两个专家的鉴定价差可能就有十几倍,价格不可度量,风险不可控制,需要非常谨慎的运作,也需要客户本身有专业的鉴赏能力。”
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称:“我们私人银行总部最近推荐所有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看《雾里看花》这部电视剧,关于艺术品作假的。艺术品投资的水太深了,风险很多,需要谨慎选择合作机构,国内银行目前还不具备投资艺术品的资源优势。”
【编辑:张辉】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