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的探索者
0条评论 2010-02-15 12:06:41 来源:搜狐文化 作者:冯春术 

  绘画的形式语言的探索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蒋跃先生访谈

  采访对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创作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蒋跃(以下简称蒋)

  采访人:冯春术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硕士生(以下简称冯)

  整理:李秀文

  时间:2007年1月9日下午

  地点:蒋跃工作室

 

  冯:蒋老师,我在《中国花鸟画》上看到过您的一些花鸟画作品,您学过中国画吗?

 

  蒋:我的专业是水彩画,但对中国画非常感兴趣。早年学画是从中国画入手的,我的水彩画吸收了中国画的很多营养。我对花鸟画情有独钟,因为花鸟画能够陶冶性情,有中国文化很深的积淀,我自信我的花鸟画画得还不算差。而且我觉得所学的知识都用上了:把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的界限都打通。我现在中国美院开设一门课程叫《绘画构图学》,我觉得我把握得最好的是绘画形式语言这一块。 最近,我写一本新书叫《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基本上完成了,有700多幅图,10万字左右,准备申报国家级课题。因为绘画构图是形式语言中的一部分,我们以前在讨论构图、色彩的时候,都是单单为讲构图、讲色彩而为之,很少把它们作为形式语言来研究。

 

  当很多知识融会贯通以后,会发现其中的基本元素非常重要。比如中国的汉字尽管非常复杂,但基本的笔画却都一样:“永”字八法,八个笔画。英文有很多的词汇,都是由二十六个字母构成。对绘画艺术来说,不管什么风格,什么类型,不管什么画种,什么材质,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逃不开一些基本的元素,如:点、线、面、色、形、体,这些形式语言的变化,还有对称、和谐、对比、呼应、节奏等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美学规律和绘画风格。我们如果能够熟练运用的话,作品就非常好看了。无论是现代画派的还是传统画派,都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来的,所以绘画艺术的实践,我想这是最本质的。而各大美术学院开类似的课程并不多,也许大家内心可能都知道,但能够把它当成学术研究、举一反三的、有效的、有规律的来运用,好像还很少。

 

  冯:对形式语言的系统研究在中国美术界还不多。

 

  蒋:对!我这几年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创作处任职,十分繁忙,只有在空下来的时候整理整理自己对形式语言的一些思索。这些年我文章写得比较多,大概每年要写二十来万字。我刚刚完成一个省部级课题,叫《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最近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冯:这正好切合您的研究范围,您是画水彩的,与中国画结合起来,达到了中西融合。

 

  蒋:的确。现在讲油画的民族化,其实中国画、西洋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画种,一味强调民族化,有很多东西都比较牵强,有的时候很难把它融合在一个画种里。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