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妇女节﹒印象女书展——走进神秘的女性文字
0条评论 2010-03-08 19:23: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活动背景资料:


  传 奇 女 书-- 走进女性自由的精神家园


  女书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东北潇水流域农家院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套女性文字。女书习俗已被中国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它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它看起来与汉字有许多相同之处,却是一种记号音节文字;它与江永奇特的方言结合起来,与瑶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字体呈汉字菱形,圆润多姿而秀媚天成,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所具有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功能性、文字性及艺术审美性价值上, 而且还体现在其所表达的女性精神内涵上。女性在传承、使用、发展女书文化的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自尊、自强和创造精神, 展示出团结互助、达观包容的仁爱情怀。女书,对于研究人类文字起源、女性文化起源以及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推进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堪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瑰宝,是一份中国和世界唯一的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君子女——女书作品几乎都是唱本。其创作者是当地精通女书的“知识分子”,用女书中的说法叫做“君子女”。这些妇女又被称作“歌头”。她们是女书的创作者、教授者、传播者。她们出嫁所至,即女书传播范围所及。(女书老人说——“男人可以学、用男字,女人也可以学、用女字;男人可以修身养性做君子,我们也可以做君子女。”)


  好芳——这些君子女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往往以她们为核心,以女书为灵魂,凝聚着一个个结交老同姊妹群体。(“女书”作品在表现技巧上具有鲜明的女性特点。大量地将自己以及有关的事物比做“花”。女孩都是“红花”,好友都是“好芳”,出嫁是“好花离园”,“我们君子女,好芳要相陪。”托物兴起,自然,清新,充满田园气息。)


  女 书


  江永女书是一种由妇女创造,妇女专用的文字,仅在江永上江圩一带流传,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的性别文字,堪称世界文化之瑰宝,世界文字之奇观。女书字体娟秀,直行排列,自成一体,呈斜菱形,常用字符只有七百多个。女书作品多为五言、七言诗体,内容多为闺中密语,用江永方言土语吟唱,音律优美,韵味无穷。至于江永女书的起源和由来,由于“人死书焚”的习俗,虽然众说纷纭,但至今依然找不着真实的答案,只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千古之谜。


  女书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这里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并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女书作品主要内容有贺三朝书(新婚第三天的馈赠贺诗)与婚嫁歌、结交老同(老同,同年龄的女友)姊妹情书、自传诉苦歌、纪事叙事歌、祭祀祈神歌、往来书信、翻译改写传统汉文故事、耍歌民谣等。女书作品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女性文学。


  包括:贺三朝书、自传诉苦歌、结交老同书、传说叙事歌、祭祀歌、婚嫁歌、民歌、谜语、翻译作品、书信等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无论哪种承载方式都十分讲究形式美。如写在纸张上的四角多配花纹,写于纸扇上的多插绘花鸟图案,而织绣在巾帕花带和服饰上的,则是精美的女红工艺品。虽然载体不同,但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古意盎然,有点、竖、斜、弧四种笔画,书写呈长菱形。其内容多是描写当地妇女的生活,还用来通信、记事、结交姊妹、新娘回门贺三朝等,文体多为七字韵文。每逢节日,女人便聚在一起,吟诵女书作品。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正规的教师和学校,全凭世代用手抄写,民间又有将之殉葬的习俗。女书作品主要内容是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也有的编译成汉字的唱本。女书记载的叙事作品就内容而言,并非女性所独创,但通过口头传承进入女书后,便成了女性心灵世界的投影。
 

北京君子女(女书)文化传媒中心:
致力于中国女书文化传播、推广、展示的文化机构。

 


【编辑:海英】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