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撤出 广东艺术品拍卖市场遇冷还是回暖?
0条评论 2010-03-17 09:13:4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广东拍卖行苦于“无米之炊”

 

  广东省拍卖行艺术总监何伟才告诉记者,北京各大拍卖行3月、4月期间举行完春拍后,广东各大拍卖行即将于6月展开夏拍,目前正在为夏拍寻找重量级拍品。“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拍品,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一些老面孔。”何伟才说,古代绘画、近现代绘画历来是广东拍卖行征集的重点,但因为市场过度竞争,“罕见”的拍品越来越难征集到。不得已,一些拍卖行苦于无米之炊,斥资派人到港台乃至海外寻找“货源”。

 

  “金融危机后,原来火爆的当代油画行情一落千丈。2010年,各大拍卖行争夺的重点必将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名家的书画,但在内地,持有这些作品的大藏家现在大部分还不愿意出手,还在等待升值。”广州嘉德市场总监朱星海说,为此,不少拍卖行开始派人到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去寻找藏家。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力告诉记者,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中,中国古代书画接连创出最高纪录,使得各大拍卖行将2010年的拍卖重头“押宝”在这一板块上。去年10月开始,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的明吴彬《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创出中国书画全球拍卖的新高。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的清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卷》成交价为1.34亿元。北京保利拍卖的北宋曾巩《局事帖》以1.01亿元成交,创出中国古代书法价格的新高。中国嘉德拍卖的《朱熹、张景修等宋名显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卷》以1.008亿元成交。“短短一个拍卖季中国古代书画就有4件拍品的成交价格突破亿元,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

 

  在这一波行情的带动下,记者从北京某大型拍卖行了解到,几乎部门所有员工都倾巢而出,奔走在几个大国之间,搜索拍品。广州艺拍的牟翔表示,因为内地市场中的货源多为老面孔,近几年反复出现在拍卖市场中,需要一些新面孔给买家带来新鲜感。

 

  “广东的拍卖行迟早要走出去,多年来,广东拍卖行一直以拍卖岭南画派作品为主,与外界有些绝缘。”一名资深行家表示,在北京和上海,拍卖会中拍品更多是京津画派、金陵画派作品,岭南画家作品仅仅作为补充,并不受到重视。

 

  朱星海认为,相对北京来说,广州、杭州只能算艺术品拍卖的区域市场,很难拍出过亿元的东西。“广州嘉德去年冬拍,元代方从义《云树流泉图》拍出1700万的高价,已经算是广州本地市场破纪录的艺术品了。”朱星海分析说,目前广东艺术品拍卖市场70%仍然是投资者,并非真正爱好,本地真正的藏家群体仍有待培养。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