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藏家张宗宪:我的定价市场最低
当记者问起这个专场的估价为什么这么高时,年过八旬但仍思维敏捷的张宗宪先生表示,时代在进步,物价在变动,好的书画作品的价值也在变。现在买的人多,努力征集这些拍品的拍卖行也多。他一向用“真、精、新”的标准做收藏。但在今天,找一件“真、精、新”的作品不容易,真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因此,他的定价是市场上最低的价格,因为这样的作品市场上已经没有了,你有钱也买不到,不出来了。
在30件拍品中,张宗宪认为有几张是世界上没有的。如齐白石的《虎》,是他在1950年为祝贺杨虎将军的生日而作。当时齐白石已年届90多岁,为杨的生日特地赶到上海,住在杨家画了这样大尺幅的作品。齐白石擅长草虫,很少画动物,这张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杨虎字啸天,属虎,今年又是虎年,这张作品可以说是虎虎生威、虎威啸天。
他还表示,他的专长是瓷器,买画是后来学的,不过,到今天没有买过一张假画。因为我相信买东西贵一点没关系,但只买“真、精、新”的作品。这次的第三部份,是他的书画收藏专题拍卖中最精的一次。题材多,都是名家手笔。当时为了办展览,要争最好的作品,不计代价。
苏富比书画主管张超群:体现张宗宪的市场经验
张超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张先生的估价一向比较“进取”一点;另一方面当前的中国艺术市场一片火红,从这样的估价也可以看到张先生本人的研判与预测,反映他的市场经验。去年秋拍,许多书画作品的成交都破了纪录。他本人对这个很敏感,不想把拍卖估价压得太低。因为去年一些拍品从估价到成交价,相差10倍、8倍的都有。这与市场的大方向有关。
他谈到了两件“估价待询”的拍品,指出首先是因为其艺术上有特点,是画家特有的题材,或特别的处理技巧、形式与方法。如齐白石的《虎》,不敢说独一无二,至少在公开资料中是齐白石写老虎中最大最特别的。傅抱石的《东山丝竹》在类似的题材里也有其独特之处。
他还强调:“我本人对具体的拍卖结果从来不作预测。”不过他又表示,今年的拍卖市场暂时还看不到什么消极的、不利的因素,起码上半年会这样。基本面继承去年的状况,会是比较乐观的,相信内地的朋友也会这样看。近日在北京预展现场得到的反馈,发现许多人对这个专场的拍卖结果有很大的期待,希望最后的结果能对今年春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鉴赏家顾大希:成交过半就非常成功了
他对记者表示,这个专场的估价在行内反响较大。张宗宪是名人、大收藏家,影响较大,但争议在于拍品的估价比行情高出许多,引起圈内人士包括媒体的的关注。如其中于非闇的成扇,在一般的也就是30万到50万元,现在估价550万元;如张大千的《梨花》扇面,如果是一般的藏家委托,在一般的拍卖行估价也就是50万到80万元,现在估价是350万元,感觉估价多加了一个“0”。
他说,张宗宪这样做也许有其理由:一方面近现代书画行情一直比较坚挺,一方面这是名人收藏,再加上其中许多拍品都是他近10年前以当时的天价买进的,提示大家这些都是精品。张宗宪的收藏在5到10年前是顶级的,而苏富比近现代书画拍卖也是行内公认非常专业的,曾经拍出过不少纪录。如能拍成功,近现代书画行情会上涨5到10倍。所以大家很关心,可谓万众瞩目。尽管如此,他预测能有50%到60%的成交率,就非常成功了。
不过他又表示,撇开艺术品看看房价,都涨得不成样了,因此张宗宪的估价还是不高的。行家认为价格偏高,也许是他们的观念滞后了。
链接
30件拍品总估价逾亿元
“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书画(第三部分)”专场共推出30件拍品,总估价逾1亿港元。其中,齐白石作品15件,占了一半;张大千、林风眠作品各4件;傅抱石、吴昌硕作品各2件,李可染、虚谷、于非闇作品各1件。估价最高的是齐白石《虎》与傅抱石《东山丝竹》,都是“估价待询”。
【编辑:张辉】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