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批评家怎么看“凤凰”?
0条评论 2010-04-08 09:02:08 来源:今日艺术网 

  2010年4月6日下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东方艺术·大家》杂志承办的以“本土资源的视觉再造”为主题,以“中国资源、中国方式、中国态度”为关键词的徐冰“凤凰”项目学术座谈会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三层举行。比起3月28日由文化批评家、作家、电影导演、集团总裁、建筑师、诗人等组成的强大阵容的开放讨论不同,这次座谈更加“圈内”、更加深入。同时,随着对“凤凰”阐释的不断深入,各位批评家的谈话内容也将成为“凤凰”这件公共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在长篇深入的讨论还未出炉之前,本站以简单、快速的形式,提问了几位批评家关于“凤凰”的看法。

 

  如何评价这个作品?

 

  徐冰:这件作品只有在中国可以获得,就是这么简单。

 

  殷双喜:如果这个作品可以成为一个公共话题,那它就非常有意义了。因为最初它是作为公共艺术来做的,最后又成为一个在美术馆展出的作品。这样一个转变很有趣味,希望它能够不仅在圈子里,而且在公共话语空间得到讨论和交流,尤其是在网络上。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检验出现阶段不同层面的人对当代艺术的态度。

 

  冯博一:在我看来,“凤凰”虽然做得很漂亮,但多少也蕴含着暴力与危险,它虽然是以民间唯美的样式呈现,却有着不同文化内涵的危险与暴力。其体量的巨大与摇摆的咄咄逼人和冷静的技术处理反映的是现实的“中国状态”。(节选自发言提纲)

 

  王静:徐老师一直以来在对材料的转换、运用方面有着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对建筑废弃物的转化,引发出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鲍栋:这件作品是徐冰把他一贯的思路落实到中国现场中的一次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生发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最后的物质结果,或者说作品实体并不重要。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