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背后的故事:被“订购”的公共艺术品
0条评论 2010-04-20 09:54:50 来源:人民政协报 

  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对《凤凰》的艺术性有极高评价,他说:“我想它也许是四两拨千斤的、精美的、空灵的、温和的。但实际上,它是又烂又炫,又土又high的,有种五彩斑斓的凶狠。它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思考,它使人联想到一种时代的涌动、骚动和能量。创作者把握住了某种时代的脉搏。”

 

  与安迪沃霍尔合作的摄影师克里斯多佛·马可斯认为这个作品“只能在中国出现,它的态度完全是中国人的。”

 

  《凤凰》,并非简单的凤凰

 

  日前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的研讨会上,刘家琨和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等文化界人士均对《凤凰》有所评议。

 

  一般的说法是,《凤凰》讨论了中国历史及现实伤痕与美好梦想的关系,同时也深切关注环保主题。徐冰自己进一步解释为:上帝用泥土创造了我们,物质是有神性的。凤凰通过每一片翎羽散发着神性,这神性通过无数人之手传递。这两只凤凰,浑身本已伤痕累累,它们却用最低廉的材料把自己打扮得显得非常的华丽。两只凤凰呈现出自尊,但又凶猛、强悍,让人们思考劳动、发展与财富积累的深层关系。或者每一个在现场正视它们的人,会在它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刘家琨认为,这个作品的好处在于,不要你非得接受它的逻辑和游戏规则才能顺着去读懂,“凤凰”的传奇性给予了《凤凰》巨大的阐释空间。著名评论家李陀甚至认为,《凤凰》是“进入21世纪资本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最具突破力’的佳作。”

 

  贾樟柯认为,说艺术不与资本发生关系,在当今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做电影,无论如何你要找投资。“你需要投资来制作、来阐述你的观点。”《凤凰》的文献展,使人再次思考资本和艺术的关系。资本和艺术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它是很漫长很复杂的过程。对于艺术家和艺术来说,资本可能是个洪水猛兽,但是又必须去交手,与它“合谋”。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