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女士与艺术家王智远
8月初,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白兔中国当代美术馆”隆重开幕。8月22日,美术馆馆长朱迪(Judith Neilson )及艺术家王智远一行来到北京,向当地媒体介绍了该美术馆的馆藏情况。
自2006年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 “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共收藏了16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400多件作品,包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多媒体。这个项目只收藏自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体现了这个收藏的当代性和挑战性。白兔美术馆的资金来自于“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其创始人是收藏家朱迪(Judith Neilson)女士,她的丈夫Kerr Neilson是这个收藏项目的主要资助人。朱迪表示,“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项目是她余生的工作和事业,这个收藏是非赢利性的,她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使中国当代艺术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收藏不仅供澳大利亚人欣赏,而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今天的中国艺术。作为朱迪女士11年的朋友和白兔美术馆的收藏顾问,王智远参与了这个收藏的整个过程。以下是王智远先生对白兔收藏的若干核心问题的思考和阐述。
1: 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是怎么开始的?
我和朱迪女士相识于1999年,当时我还在悉尼,是通过她收藏我的作品使我们相识。我在澳大利亚十年间创作的比较好的作品,除了部分被澳大利亚国立艺术馆和昆士兰当代艺术馆收藏之外,另外的基本上都被她收藏,这些收入对我在艺术上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2002年初我回到了中国,因为在北京的艺术工作室的租金相对悉尼有更大的优势,艺术环境变的也比较宽松。2006年初春,朱迪带着二女儿宝儿到北京来旅行,她们看了几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同时她还买了几件艺术家朋友的作品,北京的变化给她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月后我收到了朱迪从澳大利亚打来的长途电话,详细的介绍了她想在悉尼建立一个非赢利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想法,并邀请我参与和帮助她完成这件事,我立刻很愉快地答应了。当然,我当时也没有把这件事情看的这么严重,我想可能就是收藏几件作品吧,很简单。没有想到随着时间的发展所收藏的作品越来越多,这个项目作的也越来越大,把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工程了。但是,应该说这件事开始的非常简单。
2: 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作品的?
朱迪有摄影和设计的经验,同时也精通绘画,使她的眼光非常专业,因此我们俩在选择作品时大都是一拍即合。因为我一直对中国的艺术发展都非常关注,回中国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对许多艺术家和作品也都比较了解,加上朱迪每年频繁地来中国,我们转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城里的、乡村的、北方的、南方的,每次她来我们都是马不停蹄的到处寻找。有种大海里捞针的感觉。
3: 这次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都是从2000年以后发生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完全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十年作为一个结点可以把事情说的更清楚些。2000年前后对于中国来说更具有典型意义,也是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艺术样式上全面开放的具有时间意义上的一个点。其原因与中国大的环境变化是分不开的,因为自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中国也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艺术的土壤和环境发生了聚变,因此在这基础上的艺术肯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巨大的社会变化在艺术上的显现是什么?这便是白兔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我们在选择艺术品时的重要考虑。
4: 你们选择的作品收藏与2000年以前发生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首先要说到2000年以前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几个重大事件,这些也都被中国艺术史记录了的,例如:“星星画展”、“85新潮”、“89中国当代艺术大展”、“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和“艳俗艺术”。如果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艺术家面对的是“后文革”对“文革”的清算,以及政治诉求的“一个对立面”,随着90年代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后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进一步加速了市场化进程,2000年以后的变化尤为迅速。在什么都是以金钱交换为条件的新环境下消解了人们对政治问题的关切度,作品产生的原始冲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作品的关注点与之前发生的有很大不同。艺术家面临的中国环境是更加复杂的“多对立面”:环境污染、拜金主义、市场和艺术、本土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和现代、贫富悬殊、艾滋病、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困扰等。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逐步参与国际事物,同时电脑也走入平常百姓家庭,这些都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因此艺术家的作品已经不是只关注中国本土的问题,他们的视野扩展到了国际: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石油战争、金融风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磨擦等等。另外,更有意思的是,从创作艺术的方式上也进入了如美国人阿瑟·C. 丹托(Arthur C. Danto) 在1997年出版的书叫《艺术的终结之后》(After the End of Art)上所说的: 艺术上的后历史时期。 如果说自改革开放的1978到2000间,中国艺术家把所有的在西方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一百多年的艺术流派都学习一遍了的话, 在没有新的艺术流派做参照的情况下,中国的艺术环境被迫地也走入了“艺术上的后历史时期”。 中国的艺术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同时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什么都可以是艺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处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绝对标准和坐标的尴尬境域。今天,每个艺术家都遇到了一个很艰难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作品?你自己的动因是什么?因此,自2000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进人了一个无序的、也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的时期。这些社会的与艺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在艺术上的反映是白兔收藏的关注点。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