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消费的合理价位在哪里?
0条评论 2010-06-23 14:05:03 来源:《顶层》杂志 文字整理:陈哲瑜 

嘉宾介绍:


台湾画廊协会资深顾问、上海艺博会顾问陆洁民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负责人余丁


中央美院教授、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力



 

陆洁民: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是件好事,不论对当代还是写实、,要求定价(趋于)合理。原来定价的话语权是国外,现在中国人要自己说话了。一张 1 m x1m ,2m x 2m 的当代(作品),它在五个条件下分析都到位的话,根据它的年纪、市场接受度,作品完整度、质感、隽永程度,可以给出一个合理定价。比如大家出2、3万美金就年轻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合理定价,以这个为定价标准。那你表现不错的就可以高点,你拍卖拍的好的也可以加5分。台湾的藏家觉得合理定价应该有个说法,但事实上很难,我们不可否认艺术市场是容易受到人为操作的。比如拍卖里面,画廊老板配合藏家,送一件大作品到拍场,再找几个哥们把它举到200万,私下卖100万,不是太容易的事吗? 


赵  力:还有一个是因为收藏家的偏好,如果有两个偏好在一起,价格也不得了。


陆洁民:所以有一些复杂的因素造成没有合理的价格。


赵  力:从整个市场价格定价来说,当代艺术是这样,Artprice网站有个数据说,60%左右(作品)是小于5000欧元,而500万欧元的占到现有市场的1%。所以中国艺术家实际上过好日子的很少,更多艺术家需要救济。还有,现在的市场里成熟的艺术家也有价格分层。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有不同的价格的,比如这次像刘野的作品是他的个人记录,那张作品是他比较重要的、早期的作品(而且也够大)。现在苏富比拍的上千万的中国当代艺术品,4张都是90年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以前历史化的东西,新的作品不按这个定价、张晓刚的作品有三张都是流标了,我认为不是张晓刚的作品流标了,而是价格开始分层了,一个艺术家反而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可以分级别了。这是比较正面的。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什么是合理的,这不是艺术家要多少钱,而是市场真正能接受的价钱是什么。


陆洁民: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美国的画廊老板对我说过,他说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到我的画廊,我都尽量帮他做5年以后,(作品)不要超过3万美金,除非市场接受度很高的。在我画廊10年的,尽量不要超过10万美金。我问为什么会有这个关卡?他说以他的经验,一个在地区有名的艺术家家,要是(作品)轻而易举突破10万美元的话,他的销售就停滞。说明花钱的人心中有个坎,我不知道人民币给有钱人的坎在哪里?


赵  力:中国市场情况现在有点混乱,购买力也有点混乱。他可能5000元花出去也想投资,所有消费习惯都变成一个投资习惯。实际上,购买行为中有消费的、有收藏的、有投资的或者投机的,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比如在日本,日本人说500万日元以下,主要是消费的价格。但是超过之上就会是收藏、投资。所以他有一个基本的默认度。而我们是混在一块,所以才有便宜的价格也是按照投资的方式对待,而大家都想挣钱,所以集中去投资,所以形成高价位越来越高。其实是人观念的问题。


余  丁:我前两天去蓝色港湾看美国品牌家具,桌子卖个8000,小茶几卖1万多,这样的东西是有人买的,有消费群体。我们用这个来衡量当代艺术品,3万以下的东西绝对有人买的。因为1万多才能买一个茶几,我3万买一件艺术品放在家里,还有可能升值,变成一个投资行为。所以面对刚刚进场的年轻艺术家来说,3万的定价我认为市场很广泛。但超过10万,是需要想一想,要考虑大部分消费群的年薪是多少人。


陆洁民:按照美国的比例,应该是年薪的十分之一用在艺术品市场上,所以才有那个坎……我想到“底盘”的问题,如果一个艺术家把价钱定在3万以下,保持5年,假如每年有80个藏家喜欢并没有压力的购买了你的东西,这时有大约400个“底盘”在支撑你,到拍场拍一二十万 没问题。因为“底盘”越多,流标的可能性越低。如果还还没有那么多藏家就卖了十几万,没有那么多藏家会想着你,一流标,艺术家又很痛苦,因为他在乎拍卖成绩……台湾人为什么买日本当代艺术品?最主要还是他的定价。在日本,其实大部分藏家不买日本当代的,我问过日本清河拍卖的老板仓田先生,他说有钱的老一辈不愿意花钱,愿意花钱的青年一代没钱。就是青黄不接。但是因为日本的民族性,年轻的艺术家在画功上特别下功夫,台湾的藏家看到在画工上特别下功夫的画,一问价钱出乎意料。藏家的心理状态很有意思,他们对比买别的国家的这样的尺寸的画大概要2万美金,一问只要 6000美金,“给我包起来”,因为心理价格差距过大,所以就买。但现在也有问题,这些画也涨到2万美金,此时购买力也开始停滞了,除非足够好。 当价格超过2万接近3万美金之后,最近日本韩国当代艺术品在台湾又有滞销的情况。所以还是价钱,年轻的艺术家如果觉得你的艺术生命还很长,我劝你,守个3、5年,保持每年10%的增长,别贪,不要涨高了把自己憋死在那个坎上。


赵  力:我要为艺术家说,因为年轻艺术家的问题是机会并不多,如果像日本慢慢积累起来,他也乐意,加上他们生活很困难,所以必须这样。另外对于交易的画廊,他必须要评估合理的价格,年轻艺术家可能是个“试错”的价钱,必须交易之后才能定价钱。


陆洁民:有的年轻艺术家问我,什么时候涨价。我说很简单,你每年的重要个展假如有30张作品,这些在一周之内不是由一个藏家买,而是由10个、15个藏家把它买完了,我觉得应该涨价。全卖完了,或者八成也好,你可以涨20%,假如只卖 50% 以内,涨10%够了,假如只卖3张,就别涨。假如喜欢画画,每一张都定价合理,总体卖的量和卖三张贵的是一样。但是底盘增加了,宣传加大了。


赵  力:所以卖不是一个价钱,是一个宣传、更多人拥有了解的问题,是面的问题。


陆洁民:其实可以用现在的生活水平和汇率,用一个合理的办法计算出一个现在刚刚毕业的高材生的油画作品应该是多少钱。
赵  力:价格基本上3万到5万。

 


主持人:我们国际上对艺术消费概念怎么定义?


赵  力:是一个购买力的问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的表现。


余  丁:是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的普及。在欧洲资深画廊经纪人,在欧洲花1000欧元,眼都不会眨;到3000欧元,也不怎么想;但突破了就要稍微想一想。(赵:美国是5000美金。)所以,艺术消费是基于审美教育,是心理、精神需要。1000欧元挂一张版画、纸上的原作,一年可以更换好多次。


陆洁民:还有欧洲富起来的过程,经过需求、安全、到达社交。朋友吃饭、喝红酒、聊,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所以需要靠艺术品来引发社交话题,呈现自己的品味。


赵  力:前面50年,我们过的也是这种生活。我们中国是特殊阶段,但有潜在基因对艺术的渴望。


陆洁民:我听说山东人现在还有挂原作的习惯。


余  丁:所以富二代就特别重要。他们很可能在审美上可以起来,现在很多富起来的人还停留在打麻将阶段。但是中国的新富阶层有可能接受审美上比我们这一代进步。未来的富二代进入到画廊,因为小时候送到美国英国读书,他们的接受宽广度很大。而且海归也是接受各种风格的艺术。


赵  力:还有一个,中国在财富增加之后还是缺乏休闲的时间,没有把心态调整过来,但是专业的技术的人群,像医生、律师,更关注艺术品,但不是真正的财富人群,而且他们太累了。而大家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面对艺术品),(这就是)150年前为什么要有那么好的瓷器、园林、石头的原因,我们现在还没有时间去享受这样的东西。
 

 


【编辑:张辉】

编辑:张辉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