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君绘画展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馆开幕
0条评论 2010-08-13 11:05:37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

吟诗慕古图 布上丙烯 140x200cm 2008

 

<<<高惠君个人主页

 

  近日,艺术家高惠君绘画展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馆开幕。一直以来,高惠君运用西方材料描绘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但是艺术评论界对这种“四不像”的绘画也提出过一些质疑。对此,高惠君坦言,笔墨即是一切,但是笔墨材料也限制了艺术家思维的边界,材料只是物质基础,艺术家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悲剧源自止步不前

 

  我画中的鸟都没有尾羽,换句话说,就是“病态”。在自然界里,鸟失掉尾羽便会失去方向感,比如它本来想飞到俄罗斯,结果却“漂”到了美国。我之所以感觉这是件好玩的事情,就是觉得失去方向感所造成的错误也许未必是坏事。不过,有件事情肯定是糟糕的,如果没有尾羽注定飞不远。而且,鸟在丧失飞行能力后不得不尴尬地借助外力移动身体,仿佛自己还能飞,这必将成为痛苦彷徨的核心:失掉前进能力,才是真正的悲剧。我认为,以鸟为创作元素的系列作品具有象征性,如同古人绘荷之寓洁、画梅之寓清高、写竹之寓虚心等等。

 

  画面留白不能代表一切

 

  我曾经提出:“没有道家思想基础的人,比较难理解中国的山水画。”因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绘画中的风景不同,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高于自然景色的意境,属于心中的自然,在描绘之前,已经被绘画者的修养和心境过滤了,因此最后的作品面貌和每位画家的心性相接相融。例如,倪云林的心境袁江、袁耀就不能体会,但这并不代表袁江、袁耀的作品不优秀。

 

  然而,在现阶段的当代艺术界中,只要是触及到古典山水画的作品,我所看到的,无非只有两种状况:一为肢解,二为挪用。肢解、解构或挪用山水画,无论是将古典画面中加入各种不相融的物质、图像以求瞩目,或者用油彩、西方绘画技法将传统山水画仿制改造后,呈现出的个人化新作品,都属于艺术创作,有些作品还是很好的艺术创作,但它们和山水画的传承其实并无关系。

 

  在我的山水画中,从笔法到意境,大致属于传统范畴,但是对单纯的复古不感兴趣,我追求的是在古意中呈现的新面貌,具体说就是营造山水画里整体的空气感。前辈画家在画面上留白就代表云、雾、光和一切?我认为在理论上画面留白代表一切或许能够讲通,但从心性和意境的表达上,委实欠缺。

 

  材料不应成为思维的桎梏

 

  每个时代都各有所限。此前,我尝试将丙烯色用水调开绘制山水画作品,因为该材料源自西方,即使用传统的笔法来勾、染、皴、擦完成作品,还是有多人不理解。我认为,丙烯色材料的表达能力只是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的追求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就好。比如,《茉莉花》这首甜美的中国曲子响遍世界各地,我最喜欢钢琴或小提琴演奏的版本,而不是本土的高胡等演奏版本。旋律是音乐的根本,所有的耳朵都知道这旋律永远是中国的。《茉莉花》还是《茉莉花》,它也不会因为演奏乐器的不同而成为《马赛曲》。

 

【编辑:小红】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