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绘画死亡——建构当代的“后抽象”可能
0条评论 2010-09-18 17:19:0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文/ 张羽

 

  几天前,曾有一位美术编辑采访我说:作为中国抽象绘画的重要艺术家,想听听您对中国抽象绘画艺术发展的看法。

 

  我即玩笑又认真的说,我是艺术家,而不是抽象绘画艺术家。因为,多年来我所探讨的问题一直在抽象绘画之外。客观地讲,是通过行为表达所呈现的架上或超越架上的,也是跨越媒介的综合形态的艺术表达,所以,我的研究根本不是绘画问题。

 

  中国抽象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登上舞台到90年代及至今日的发展,虽说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仍然是摹仿西方抽象绘画艺术的基本形式,没有原创性,没有新的建构,更没有自己的语言。所谓的变化,仅仅是通过对形式摹仿后的小改造的小差异。而且,这一切都在他人的方法论之中。

 

  没有自己的方法论,也就无从谈当代系统的建构,更无谈发展。大部分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没有弄清楚抽象艺术的发展逻辑,艺术发展的逻辑就是突破与建构的关系。于是,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抽象绘画已经死亡。

 

  遗憾的是,直至今日只有极个别艺术家努力于方法的研究,探讨当代艺术的建构和语言问题,走艺术发展的方向。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抽象艺术的问题,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普遍性问题。

 

  从艺术史发展角度看抽象绘画,的确不属于当代艺术问题。如果一定要把抽象作为当代发展问题来讨论,沿西方抽象主义方法走的话,有这样三个人物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抽象绘画发展的一个基本线索,一个简单的逻辑,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从康定斯基抽象绘画艺术的开始闯入艺术史,到蒙特里安抽象绘画艺术的高峰,抽象绘画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也使抽象绘画陷入发展的僵局。直到波洛克的出现,抽象表现主义打破了欧洲抽象绘画的传统,使抽象艺术有了新的可能。

 

  那么,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呢?

 

  后来,罗森伯格从前卫艺术立场提出“行动绘画”这个概念,并用行动的概念来阐释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

 

  延这个话题推进或许是今天艺术家们应该探讨的。于是,有研究者提出“后抽象”?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后抽象”一定不是指欧洲的抽象主义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

 

  我认为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是一个值得重新研究的话题,格林伯格从形式至上的角度认为波洛克的作品属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但,问题是,波洛克的绘画却不是用绘画的方法完成的。那么,用罗森伯格的“行动绘画”概念谈论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属于“行动绘画”的抽象表现主义。然而,波洛克的行动方式只是完成了他的绘画,却不具备行动本身的表达意义。这正是我的质疑,这个质疑给我们留下一个研究和发展的空间。

 

  如果将罗森伯格“行动绘画”的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有关抽象形态的探索视为“后抽象”的当代发展线索的话,行动可否转化成行为,并具有表达意义。那么,以此推论,“后抽象”一定不是抽象绘画艺术,一定是超越绘画,甚至从观念上消解绘画,从开放的视野讲还有可能超越媒介,也可以走出平面,进入综合系统、综合形态的表达。比如,行为的、装置的、空间的、影像的、痕迹的。这一切必须由新的认识论和新的方法论来决定。

 

  对我而言,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是这样的思考,探索再现与抽象之外。11月14日我在大象艺术空间馆策划的“场:当代艺术展”,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艺术表达,这其中就潜含着对“后抽象”问题的思考。

 

  我认为,我们今天继续在艺术史范围内探讨抽象绘画这样一个不具有发展问题的方向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任何艺术表达如果不具有突破和新的建构,没有新的方法论支撑,也就没有当代性,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2009.10.16于天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