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展览现场合影
2010年10月15日(99艺术网 山姆) 下午3时,“隐形的翅膀”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近40位青年艺术家的优质作品,这近40位艺术家大部分都是1975至1985出生的艺术家。此次展览由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成都龙悦艺术品有限公司承办。开幕上,策展人蒋再鸣、时代美术馆学术总监杭春晓、成都龙悦艺术品有限公司代表廖敏发表讲话。
据展览介绍,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全部是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年龄段的艺术家。对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艺术家而言,对他们独特的青春状态的揭示在很长的时间里遮蔽了他们作为更成熟、更深刻的艺术家的努力;对于七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艺术家而言,对某些独特的语言特征的过度强调不仅遮蔽了艺术家个人独特的精神特征,也极有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忽视这些艺术家自身的嬗变,也使得同一年龄阶段并非采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的艺术家们因为阐释的困境而备受冷落。从这个角度看,这些颇具声势的青春艺术潮流其实不能算是对这个时代自身独特的艺术形态严肃的学术认证,而是新一代年轻艺术家逐渐步入当代艺术舞台的见证。
策展人表示,人们已经习惯于将新一代的艺术认定为刻意青春化、浅表化和极端自我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这些新艺术潮流刻意强调青春特征的后果,也正是显性的艺术观念对艺术内在价值的遮蔽。一方面,在这种青春化、浅表化的个人叙事背后隐含着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更年轻一代人内心体验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深刻变化——他们拒绝85艺术家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启蒙姿态,拒绝“后89艺术”以戏谑、反讽的方式所展示的二元对立和刻意强化的自我正当性。另一方面,大多数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也在经历着自身内在的情感迁徙——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和个人人格的成熟,他们的艺术也从刻意强化敏感的青春状态转向个人体验逐渐超越一代人的共同趣味。事实上,只有成功地跨越这种转换,年轻的艺术家们才能成为具有我们这个时代属性的艺术家。
“隐形的翅膀”展览现场作品
此次展览虽总体是新一代青年艺术家,但展览未以标榜“青春牌”为引导。据展览介绍,此次展览中的大部分初期艺术家们仍然被深深铭刻上“青春化”、“浅表化”艺术的烙印,所以本展试图呈现这些艺术家正在经历着的深刻变化,探寻被“青春化”、“浅表化”的语言风格遮蔽的其他叙事方式,探寻隐藏造“浅表化”的语言结构背后的激发他们表达欲望的真切感人的内心体验。正如展览序言词条所提到的:相信你的思考,相信你内心私处的真言,这对一切人都是对的——那就是天赋。说出你隐形的信念,可能具有普通的意义;在特定的时刻。最内在的东西会变成最外部的东西......
据悉,该展于10月25日结束。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