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长批“故里之争”:让文化保护庸俗化
0条评论 2010-11-30 13:30:40 来源:新京报  作者:傅沙沙

【文化“缺钱”】

 

希望财政投入比重超1%

 

目前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0.4%,这个比例太低了。希望“十二五”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的增幅不要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

 

记者:能否展望一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蔡武:“十二五”要继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只是资金的投入,目前,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0.4%,这个比例太低了。希望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的增幅不要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争取将这个比重增至1%。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文化设施长期以来未纳入基本建设的规划中,我国剧场的人均占有率太低了,剧场由谁建?怎么建?不清楚。我建议纳入基础建设,规划多少万人应该拥有一个剧场。现在大城市有了大剧场,乡村有送戏下乡。(但)县城里就是个文化空白,一个县城至少需要一个剧场或影剧院,可以看演出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开大会。

 

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应有些变化。现在艺术院校属于教育系统,艺术院校的教育,怎么和文化发展和文化市场接轨?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共建”的方式研究。如果艺术院校不了解市场的发展,培养出的人才就和我们的需求脱节。

 

另外,要继续结合好“十一五”中开展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将在农村基层广泛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争取列入全国规划,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

 

我们的文化团体是上世纪50年代才改为国有的,反观此前不是“国有”的梅兰芳,一个戏班子在闯市场唱对台戏中,养活了自己。

 

文化具有特殊功能,从文化发展的历史看,社会越动荡,人们越需要心灵慰藉,情绪调节。

 

现在大城市有了大剧场,乡村有送戏下乡。县城里就是个文化空白,一个县城至少需要一个剧场或影剧院,可以看演出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开大会。
 
   
 

 


【编辑:李云霞】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