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相——浅读2010光州双年展“万人谱”
0条评论 2010-12-16 14:48:16 来源:新视觉空间 

\

 

\

 

\

 

由意大利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liano Gioni)策划的2010第八届光州双年展“万人谱”展示于光州美术馆及光州博物馆,展览从2010年9月3日起,持续到11月7日。“万人谱”取自韩国诗人高银的长篇叙事诗集《万人谱》除了探讨人与肖像的关系,并借肖像图像从深层次探究政治、宗教、战争、人性等多元文化的状态及延伸出来的诸多问题。也许场馆内的展示是光州双年展的特点之一,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可以看到分散于户外地点的展示,这样,在观展的同时观众还可以熟悉这个城市的文化。笔者针对2010光州双年展采访了策展人及来自各地的观众,他们皆是“万人谱”中的一员,让我们一同看看他们怎样从各自的视角解读展览的。
  
  策划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
  
  新视觉:展览中很多作品涉及敏感话题,是否会被干涉?
  
  马西米利亚诺:不,一点也不会。当代艺术教给我们这样一点—不同的见解和价值观是可以并存的,并且新的范例与经典正是产生于不同观点的交流与融合之中。另外,在一个关注图像力度的展览中,我们应该着力展现图像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定义政治和公众言论的,这点很重要。
  
  新视觉:“艺术复制”这个主题被多次使用。你如何看待艺术领域的“复制”问题?
  
  马西米利亚诺:复制品在当今经济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种情况在亚洲尤为突出,所以在看待艺术品原创性与拥有权的问题上,我们只要保持自然的心态就好了。当“复制”进入艺术领域时,会发生什么?在本次展览中,我试图对艺术家的身份提出质疑:我开始关注那些不被认为是艺术创造的制作,但我认为这个制作领域也是十分重要的。
  
  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史教授: David McNeill
  
  新视觉:你觉得策展人为何要选择《收租院》这件作品?
  
  David:本届双年展力图探讨图像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很多作品涉及到艺术复制和人们的重新解读。这件作品是四川美院师生在文革期间的集体创作,这次展出的当然不是最初的原作,而是当时不停复制翻模后的一件作品。后来蔡国强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凭借复制《收租院》而获得金熊奖,又赋予其新的含义。
  
  新南威尔士大学学生Uri Auerbach
  
  新视觉:觉得本届双年展如何?
  
  Uri:我认为这次展览水平很高,极其出色。因为我本人是一个摄影家,对于图片比较敏感和钟爱,而本届双年展就是探讨人与图像之间的关联,所以较往届和其他的双年展,有更多的图片和影像作品。
  
  韩国观众:
  
  这是我第一次看双年展。我没有艺术背景,只不过觉得这次展览的主题很有意思。当代艺术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由于这个展览的名声很高,我还是希望有所了解。
  
  双年展基金会工作人员Jungmin Lee:
  
  Lee: 我认为这次的展览很成功,这是许多人精心策划的结果。展览的主题“万人谱”被诠释的很到位。国外媒体对于本此展览的评价也很高,初步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编辑:李裕君】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