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和他的坦克仓库艺术基地
0条评论 2010-12-24 13:33:17 来源:《画廊》 
\

 

 

俞可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主持坦克仓库的?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主持坦克库这个艺术基地的工作?

 

  俞可(以下简称“俞”):大概是2005年。不是我选择,而是时代选择了我。罗中立想选择一个合适的人主持坦克库,使它成为一个西部地区文化艺术的实验基地,既可以对学校艺术创作和艺术科研有所帮助,又对黄桷坪社区和重庆市城市文化起一定作用,还能利用这个平台在西部和全国的艺术交流上起到拓展的作用,让西部的艺术家能够在全国以及国际上产生影响,并构成一种实验性的效应,这就是为什么把军用仓库改成艺术空间的原因。

 

  记者:您是如何给这个艺术中心定位的?

 

  俞:最关键的是理想化的举动和想法,它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永远都是有差距的。尽管在短短的一两年中,坦克库在全国尤其是在西部有了一定的声誉,但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发展中间阶段的问题是:它存在于这个城市里面,而这个城市恰恰又是对文化不感兴趣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和欧洲发达国家的城市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它没有一个文化的延续关系,它常常会被一些其他东西所左右,文化常常断裂,正因为这种断裂,一个城市对文化的兴趣就慢慢丧失了。这个城市的人还没有适应对文化的需求,就更难接受当代先锋艺术,所以重庆市还是举步维艰地面对坦克库这样的新生事物。

 

  记者:我们坦克库与其他的艺术空间相比,有什么优势或者局限性?

 

  俞:我觉得没有可比性,首先,我们是真正的非嬴利艺术空间,也是世界上最穷的艺术空间,要完成理想化的建构,仍然要面对不少的困难,尤其是在早期,其他艺术社区还没有形成,而这种学院主导的资源是其他社区很难具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坦克库之外又有了很多社区,那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艺术空间在文化创意方面,包括坦克库在内,当务之急的国家文化策略进一步实施,“创意”不仅仅只是口号,让中国真正具备有“创意”的可能,改变自己模仿的民族习性,把文化的负数变成正数,全国各艺术空间及艺术社区的艺术实验精神和创业精神做的也不够,没有对一个城市和社区产生大的变化效应。所以今天对于艺术空间来说,我们应该去谈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做总结,说我们做了很多好的事情,继而这些好的事情产生了好的意义。

 

  为什么说艺术空间不好做,首先我们没有时间积累,另外,中国的文化艺术基地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全国的任何艺术空间都还是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大家都面对资本及经济转型,同时我们很难处理好资本与文化间的关系,人们接触金钱的时候,艺术家的立场以及从事艺术空间的工作人员,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有些昏头转向。如坦克库马上就反映出一个以资本为主导的创作事实之中,这为艺术空间未来的发展也埋下了一个很不好的伏笔,我们还不专业的时候,就受到干扰,本来资本可以促使我们朝良性的方向发展。不过坦克库与全国其它空间不同的就是真正的非嬴利,还在按照我们过去理想化的轨迹前进,但是“资本”仍在左右,影响着我们对艺术机构未来的想象。  \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